他演讲成名 谈医患关系直言不讳

21.10.2016  14:07

 尚书作为一名肿瘤科大夫无愧于自己的职业,他每天继续在自己热爱的医疗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在他已经是每位住院肿瘤患者的朋友了。辽沈晚报、聊沈客户 端记者王迪摄

  “收红包的医生有没有?有,我就是。但是那种感觉非常不好。一个胃癌的患者,他把我堵在屋里就差跪在地上,如果我不收,他就觉得我不会好好给他看病,所以我收下了。等病看好了,我还给他一张住院交费收据……”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病人愿意用金钱来营造一种安全感,让他们更相信医生,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着医生的道德底线。

  什么叫有医德?是做出了我愿意保护你优先于自保的决定;是做出了我愿意牺牲我的安全为了你的命来努力的决定。”

  尚书,33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前一阵子,曾因在《一站到底》节目中表现出色,而被大家熟悉。而后,又大胆地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讲台上,首次承认自己收过患者的红包。在现如今医患矛盾如此紧张的时刻,作为一名年轻的肿瘤科医生,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很多医生不敢说的心里话,他用语言和行动将医德诠释得淋漓尽致,震撼了台上台下无数观众。

  昨日,本报记者近距离采访这位医生。看看这个敢于说真话的医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做实习医生时很恐惧癌症

  2008年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后,尚书来到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工作已经8年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医院的肿瘤科病房。在我们医院,一号、二号病房是手术患者的住院区,这里的病人手术之后都可以活着走出去。从三号病房到二十号病房是化疗患者的住院区,他们的生存期从半年、五年甚至十年不等。最里面还有六间病房是中末期患者的住院区,他们的生存期不会超过半年,在那里死亡随时可能发生。我们科每年会有三百多名患者去世,平均每天一个。在这种地方待久了,人的很多想法是会发生变化的。”

  尚书说,他还是一名实习医生的时候,就在肿瘤科病房目睹了这样一幕:一群家属推着一个老太太来到了病房,我们医生护士赶紧去接诊救治。可正当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动,因为躺在平车上的老太太穿了一整套的寿衣,吓得小护士以为推进来了一具尸体。原来,老太太是肺癌晚期骨转移的患者,趁着自己意识还清醒,就换上了这套出殡时候的衣服,来医院等死。“这就是我对癌症患者的第一印象:恐怖。”

  面对患者离去痛哭一天

  我永远记得我送走的第一个癌症患者,她是一位73岁的老太太,因为是我刚当医生之后管的第一个病人,所以特别地尽心。每次她化疗,我一定要看着药物打完最后一滴我才安心。老太太是属于那种化疗效果特别好的病人,最开始是担架抬着进来的,治疗之后走着出去了。当时我就觉得,当肿瘤科医生太牛了,以后我就干这行!

  但是只过了半年,老太太肿瘤就复发了。我想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济于事。那天护士过来喊我说,尚大夫,老太太可能不行了。我直接冲到老太太病床前,使劲地给她做心肺复苏。她就像我奶奶一样,我明明把她治好过,但为什么最后还是这样的结局?我一直不停在按,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当心电监护仪上,最终变成了一条直线,我脑子一片空白,但手还是停不下来,我知道救不活,但我就是不舍得她走。老太太子女跪了一地,但我什么都听不见。当时我认为我是天底下最没用的医生!所谓的医学还有什么用!

  那天,我一直哭到晚上,全科没有一个人敢跟我说话。后来,我的科主任吕靖老师过来跟我说:“尚书,你要是这样,你就别干肿瘤科了,你哭不起。”从那一刻,我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在很多时候这是一场饱受折磨却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曾获医学大奖“演说”让他红了

  几年前,尚书代表医院参加全国癌痛GPM好病例比赛。他凭借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以东三省第一名的成绩入围的,最后分别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

  “尚书是表面看着很外向开朗,但实际是一个很沉稳、很踏实,业务水平很扎实的小伙子,而且极具语言天赋,多次担任院里活动的主持人。”科主任吕靖这样评价他。

  那么,这样的一个医生是如何“走进”电视,大声说出医患关系的心声呢?尚书说,这一切要感谢一位前辈。之前,院里派尚书去辽宁省肿瘤医院进修,期间,一位同行发现了尚书的语言天赋,就推荐他去参加了《一站到底》节目。虽然这是他第一次触电,但在荧屏上的表现让观众十分震撼。

  就在这时,《我是演说家》的节目编导联系上了尚书。栏目组很欣赏尚书的语言风格。希望他能借助这个平台谈一谈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这样,他怀着对医生职业的热爱,多次和同事调班才能站到舞台上,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从医心得和中国医生藏在心里不敢说的话。

  “我承认我收过红包,

  那种感觉非常不好”

  “说到医德,大家一定会想到医生收红包的问题。既然我想跟大家坦诚地聊这个事儿,收红包的问题我一定不会回避。大家知道,医生收红包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吗?是最严厉的,停止职业,吊销执照,甚至以非国家公务人员受贿罪论处。

  如此严厉的惩罚,为什么还有医生会收?难道真的是医生医德沦丧吗?事实上,现在很多的病人愿意用金钱来营造一种安全感,让他们更相信医生,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试探着医生的道德底线。”

  “收红包的医生有没有?有,我就是。在今天这个舞台上,我必须承认我收过红包,但是那种感觉非常不好。那是一个胃癌的患者,他把我堵在屋里就差跪在地上,因为你不收,他就觉得你不会好好给他看病,所以我收下了。等病看好了,我还给他一张收据,用他给的红包为他交了一次住院费。”

  这段是尚书在《我是演说家》节目中说过的话,他的诚实,让观众感到震撼。尚书说,这篇稿子,他反反复复改了15遍,还跟乐嘉老师一起碰稿子,他指导我写稿子的角度,因为演讲受众的群体是全国观众,要引起医生、患者、家属的共鸣。

  对话尚书:

  没有一个医生

  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康复

  辽沈晚报:在参加《我是演说家》的几期节目中,您主要是围绕医患关系来谈,在您的内心最想替医生说什么话?

  尚书:我想说医生的辛苦和劳动强度。举个例子说,一名医生每次接待一个患者需要15到20分钟,可是有时候患者以及家属会觉得,你看我得了肿瘤,怎么几分钟就看完了,是不是水平不够专业,态度不够热情。但是患者们没有想到,我们背后还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患者需要我们,这样计算下来,平均每个人可能就是十几分钟。我希望通过我的演讲,让大家理解,不是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少,是因为患者多时间有限,其实,对待每位患者我们都是尽可能的关注。

  辽沈晚报:关于收红包的事能多说几句吗?

  尚书:其实真的不想多说这个,现在我上网一搜,很多都是用“医生承认收红”当标题,大家看完整篇文章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家关注的点都在红包上。其实我更多时候希望去扭转大家这样的观念。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下,有时候大家宁愿把医患矛盾放大,很多时候不愿意给医生机会去说,而我只是医生职业中一个特别特别微小的代表,我站在舞台上不打怵,敢说而已。

  辽沈晚报:有没有被质疑作秀?

  尚书:几期节目过后,很多人在我的微博上评论,说实话很多都是比较赞同我的,其中有一位非常权威的儿科老教授私信我,说看完我的节目,她非常感动,还给我点赞。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声音,不过我媳妇劝我不要看,怕影响情绪,哈哈,不好的都是我媳妇看的,她帮我消化了。

  其实,就像是在节目里说的一样,患者就像一面镜子,医生的德行决定了镜子里面的自己。患者的信赖才是维系医生崇高使命感的最强动力。

  辽沈晚报:现在人很多时候看病都会想找熟人,或者这个医生看不了,他会给患者引荐另一位医生,这样一来,患者看病心里就有底了。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做吗?

  尚书:估计每个人手里都会存一个医生朋友的电话,目的就是为了以后有事、看病咨询他,或者是以最快捷的途径找到最适合的医生。

  其实这本身就是对医生的不信任。医疗资源是平等的,为什么大家一定要通过亲戚朋友来获取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医疗资源呢。实际上,患者通过我找到主任,和正常挂号找到主任看病,效果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认识我,医生就跟你多说一分钟,反之,就不认真,不给你讲病情,少让你做一项检查,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存在。

  辽沈晚报:本身医生职业就比较忙,经常加班,而且还要因为参加节目拿出时间备战。孩子又很小,这样一来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家人能理解你吗?

  尚书:我爱人也是医生,她是心内科的,比我还忙,其实她更能理解我,我们是大学同学,我参加节目也是她鼓励我。她希望我能站在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代替医生说出心里话。节目后期,她有些后悔了,因为我白天要上班,晚上改稿子,忙的一宿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很辛苦,她说不如不去参加了。

  我最想说,请大家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康复。医德成长的路上,需要医生的恪守,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相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李莹

  辽沈快评輪輲訛

  医生意外走红背后是

  对良好医患关系的期待

  为何一位医生的演说会爆红?

  有人认为他说出了患者和医生都期望听到的话,比如:医德、红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手术台之外的真实医生:辛苦、被误解、如何对待患者?归根结底,是他讨论了一个大众都异常关注的话题:中国式医患关系。而医生意外走红的背后更是人们对良好医患关系的期待。

  必须承认的是,极个别事件的出现,让医患关系在某一个层面上悄然形成了看似对立的趋势,尤其极端的医闹、伤医、杀医等事件,都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推手。改善医患关系的呼声众望所归,却也期待良久。

  在没有找到一条捷径之前,片面将责任推给医生、患者、制度,都一定略显片面。没有任何一种和谐关系是靠单一方面的努力完成的。需要齐心努力的方面还很多,比如完善医疗体制,使医疗资源分配更平衡合理,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切身苦楚;完善医生的薪酬体系,缓解医生的诊疗压力;完善医疗纠纷仲裁和分担医疗风险机制等等。当然,当制度保障完备,医患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性的层面:理解、信任。医患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 □杨帆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