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孙子寝室里必须挂国旗

29.08.2016  11:07

 

  宁殿云和孩子们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历宁殿云,1928年生人,籍贯瓦房店,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

  1984年于沈阳市服装集团经理岗位离休。

  家风家训

  团结、和谐、亲无间,学习成风永不断,热爱祖国是根本,关爱他人理当先,健康长寿是大事,吃苦耐劳代代传。

  孙子想出国留学去美国,有点忐忑地问爷爷宁殿云的意见。宁殿云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抗美援朝老兵,他所在的50军一场战役下来就损失了近万人,他目睹了太多战友的牺牲。对于孙子的想法,宁殿云说留学是好事,当年志愿军没少吃武器装备落后的苦头,让孙子一定得把先进的技术学回来。不过,宁殿云向孙子提出了一个务必办到的要求,就是把五星红旗挂在宿舍里,而且挂上之后必须拍张照片让他看到。他说:“人在国外,但是要心有祖国!

  仗打得惨烈被火线任命为指导员

  宁殿云是书生报国,读过十年书的他在营口参军,是连队里的文化人。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跨过鸭绿江,宁殿云是449团的宣传干事。

  由于入朝比较仓促,后勤供应不上,于是各个部队都成立了筹粮队,向当地百姓借粮。宁殿云是团筹粮队的指导员,“老百姓有粮食的,我们称一称有几斤,然后开个条,仗打完了就凭条还粮。”一天半夜,团领导派人找到了正在筹粮的宁殿云,让他马上上前线下连队,“仗打得太惨烈了,5连所有的连排干部都打光了,于是叫我去当指导员。”宁殿云接到命令后连夜赶到阵地,“原来5连出国前有150人,打到第四战役结束时就剩下40多人了。”

  志愿军50军是首先攻入汉城(今改名首尔)的部队,战略撤退后一直固守在汉江两岸,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绝对优势,50军的战士们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就是拼光了也决不后退一步!

  魏巍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中写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复地争夺,这的战士嘴唇焦干了,耳朵震聋了,眼睛熬红了,他们用焦干的嘴唇吞一口干炒面加上一把雪,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日日夜夜艰难的考验。

  血战了50昼夜之后,当上级命令撤出阵地时,战士都愣住了,突然,一位战士嚎啕大哭:“不撤,不撤,就不撤!那么多同志都牺牲了,我们回去干啥?要撤你们撤,我就在这里,和敌人拼了!”

  1951年4月,刚结束了我军第一次大规模防御作战的50军整个军撤回国内休整。休整这个词的言外之意是,部队伤亡惨重,很多作战单位已经不成编制了,休整也就是回国补充新兵和枪弹装备。时任第50军148师副师长的戴天翔记录了一组数据,在汉江两岸50昼夜阻击战中,第50军有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都打光了,入朝时全军3.3万余人,经历四次战役后,作战减员10033人。

  保家卫国之战,惨烈如斯。聊着往事,宁殿云时时沉默,他说:战友们是用生命、用鲜血打出了国威、军威。

  10天打掉敌人5架飞机

  宁殿云一直保留着一条从朝鲜战场带回来的手绢,这边角并不规整的手绢其实就是从俘虏的飞行员的降落伞上撕下来的一块。

  “敌人的飞机太欺负人了!”由于我军不掌握制空权,又没有重武器,所以敌机肆无忌惮地向我军狂轰滥炸。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先用机枪扫,然后头一抬,屁股对准阵地就丢下几枚炸弹。

  一开始因为害怕暴露阵地,所以不允许步兵打飞机。但是后来战士们实在是不堪骚扰,还真有用轻机枪打下来敌机的,于是上级也就默许了战士们的做法。

  “我们连马上组织了‘对空射击组’,六名战士三挺轻机枪,由一名排长指挥。”宁殿云说当时每晚都有战评会,战士们都来献计献策。

  大家认为不能飞机没打着,自己先牺牲了。于是想出办法就是挖一个像井一样的深坑,两个机枪手躲在里面就行了。坑挖好了,就等着敌机来了。

  第一天,一架飞机也没打着,“敌机四面八方地飞来,很多很多,还是方法不对。”战评会上一研究,主要是射击跟不上飞机的速度,于是改进方法也有了,就是坑再挖大点,中间留个柱子,机枪固定在上面,射击手在坑里绕圈射击就行了。

  第二天,还没打着。战评会一分析,说什么时候开枪都得听排长的,发令枪响都得听排长的,结果就贻误了战机,于是决定射击手可以自由射击。

  第三天还是没打着,再一研究,说不能只瞄准机头打,目标太小,得打提前量往机身上瞄。

  第四天,一架从北往南飞的敌机,在我连射程内,三挺机枪齐开火,敌机晃晃当当地逃过汉江一脑袋扎到了山坡上爆炸了,“整个阵地一片欢呼声,终于是出了口恶气!”部队奉命转移了,我军无一人伤亡,上级给对空射击组集体记一大功,射手分别记大小功。

  仅仅10天,5连就击落击伤敌机五架,“一共才耗费子弹950发,我们无一人伤亡。”

  6次去朝鲜给战友扫墓

  在宁殿云的家里放着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大玻璃瓶子,里面装的是从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带回来的净土。

  2000年,72岁的宁殿云再一次踏上了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他到朝鲜松岳山烈士陵园祭拜战友,“山谷里一阵阵松涛呜咽的声音”,陵园里有24座大墓葬,约两万名无名烈士,平均每一个墓合葬800余名烈士。我给每个墓鞠躬,一共鞠了24个躬。“老人说,当地的管理人员也不知道埋葬烈士的具体数字,”很多都是残肢,根本无法统计。"

  “我给他们带去了家乡的大生产烟、陈酿酒和又红又大的苹果,给战友们尝尝鲜。”宁殿云回忆说,那个时候吃不上东西,缺少维生素,很多士兵都得了夜盲症,到了晚上走不了路,打不了仗。他们就每天派一个班,到水田里抓青蛙,健康士兵吃青蛙腿,患上夜盲症的士兵吃青蛙肝。

  老人说这个陵园里应该就埋葬着他们5连的战友吧,因为当年就在陵园附近,他们和敌人有过惨烈的战斗。

  离去时,老人最后一个走的,他跟战友们说,“对不起,烈士们,几十年了才来看你们。以后我一定会常来的!”他说那时候冬天土冻得太严实,战士牺牲后只能埋在雪堆里。

  从那以后,宁殿云老人已经6次(大多是自费)去朝鲜拜祭战友。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有一个“英雄中队林”,20棵树苗是宁殿云从朝鲜带回来的,“都是烈士鲜血浇灌过的土地上生长的。”

  他还将烈士墓地391高地上的净土带回祖国,送给几个学校的学英雄中队,见士如见人。“临去朝鲜前,到家边上的小卖部买塑料袋,人家问我干什么用,我就说想带点烈士陵园的净土回来,人家直接就送了我10个袋子”。老人说,他们不会忘记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的将士们,也不该忘记。

  孙子出国留学他送的礼物是国旗

  每一年的清明节,宁殿云都会去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一定会带着儿子和孙子,他说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松懈。

  沈阳市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都去过,而且是带着下一代一起去,一开始还有十多个孩子参与,可是后来就剩下他和他儿子、孙子三个人了,但是老人说,“就是只有一个人,也要去受教育。”

  因为宁殿云是军人,所以他的孩子也必须要当兵,他说这是传承,女儿和大儿子先后被他送进部队,儿子服役期间宁殿云寄去一百多封信勉励儿子。大儿子宁伟回忆说,当兵时父亲每个礼拜都要给他写信,一写就是几大篇,“别人家的信可能是家长里短的家书,我父亲的信里就是给我讲各种道理,教育我如何当一个合格的战士。”

  这不一样的家书一直写到儿子转业,宁殿云说之所以坚持给儿子写信,就是为了时时提醒儿子注意,防患于未然。

  孙子想去美国深造,但是摸不准爷爷的想法,于是很忐忑地问爷爷的意见。那年孙子17岁,和孙殿云入朝参战时年龄相当。孙殿云说了,出国留学是好事,要知道当年志愿军可是吃尽了武器装备落后的苦,好的、先进的东西要学习好,回来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不过他对孙子也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要在自己的寝室里挂上五星红旗。孙子出国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就是宁殿云送给他的礼物。他要求孙子,挂上国旗后,就拍张照片传回来,为此他还学会了用微信。“人在国外,但是要心有祖国”。孙子在国外告诉爷爷:“我是爷爷、爸爸生命的延续,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努力为国争光。”

  88岁仍去公园给大家做报告

  宁殿云已经89岁了,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还十分硬朗。家里挂着一幅大大的抗美援朝态势图,这是他几经改良后的教具。去年国庆节他还拿着这张地图在八一公园给游客们讲当年的故事。“身体不比从前了,就讲了两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不过让老人很开心的是,听的人很多,反响也很热烈。

  老人自发地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是从1990年就开始了。“离休后,我就在家整理以前的资料,写写回忆,越写越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开始,热心肠的他在居委会帮忙,闲了就给大家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因为大家都很爱听也很受教育,当时的一经街道办事处就邀请老人给街道干部做个报告。“听众有五六十人吧,当时就是随便讲,因为都是亲身经历,也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一次报告做得很成功,宁殿云觉得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也是老有所为的一个好方式。“我父亲真是主动去联系学校和机关等单位,但是不少地方一听根本不感兴趣。”宁伟说父亲并没有退缩,他说自己做的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军人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宁殿云的诚恳和热心慢慢打动了很多人,26年过去,老人在各个地方做了几百场报告,足迹遍布省内。他还是很多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德育校长,他说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薪火相传儿子接过了接力棒

  去外地做报告,都是宁殿云自己坐火车去,吃饭住宿也都自己解决,他严守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四个不”:不吃请、不收礼物、不用车接车送、每请必到不拒。

  作为儿子,宁伟心疼父亲,“有一次,父亲都80多岁了,冒着大雨挤着公交车手里还拿着一大堆资料去给学生们作报告。”于是他就承担起了助手的工作,“就是接送父亲,去外地时都是我开车拉他去,给他打理食宿。”

  慢慢的,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宁伟开始陪着父亲登台作报告,“父亲说我就是他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接班人。我觉得这是爱国,也是尽孝。”

  一个多月前,父子俩同台给大家做了红色家庭档案整理和红色家风教育的报告。宁殿云坐着给大家讲故事,宁伟则负责给大家放视频放照片,“做报告也需要创新,手段丰富了,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宁殿云说自己可以放心了,因为儿子已经逐步接过了接力棒,他说:“革命自有后来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李振村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