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难倒大批男生 近七成连十个都没做到
沈一高校新生体测,1669人仅8人达到优秀
超七成徘徊在及格档,整体暴露学生锻炼不足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杨宇)1669名大一新生参加体质测试,只有8人达到优秀。
从今年秋天起,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开始执行新的标准,堪称“史上最严”。
记者从一所日前完成大学生体质测试的高校了解到,大一新生的优秀率只有0.48%,而超七成学生是在及格线上徘徊。
全校4796名学生体测 只有53人达到优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把体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新规,高中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如果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将拿不到毕业证。
在新的标准下,沈阳多所大学日前完成了全校第一次体质测试。昨日,记者从沈阳某高校了解到,除大四外,大一、大二、大三共4796人参加了体测,从总分等级来看只有53人达到了优秀,占到了1.1%,3577人徘徊在及格线上,占到了74.6%。
对于刚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其总体成绩还不如其学哥学姐。在1669名大一新生中,只有8人达到优秀,占到0.48%,1293人只是处于及格档,占到了77.47%。也就是说,一项体育成绩就可能将绝大多数学生挡在评优、评奖的门外。
该校的一名体育老师就此表示,今年优秀率比较低可能跟新标准的严格有关。通过最严体测,也正好暴露出了学生锻炼的不足。
“这只是第一次按新标准测试,之后还会不定期开展测试,学生可以根据锻炼来加强体质,通过补测来重新录入成绩。”这名老师说。
大一男生力量、耐力、柔韧性不如女生
新标准到底都测了啥,为什么学生们达到如此之难?记者了解到,新标准取消了“自选动作”,全部统一为“规定动作”。过去由于有些项目是选测,学校会扬长避短。例如,学生的弱项引体向上会被避开,而测试时间长又容易出事故的长跑项目,也不会选。在新标准中,800米、1000米长跑都成为必测项目。因此,该标准也被称为“史上最严”。
记者从这所学校的大一学生体育测试结果看,项目包括5个: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另外还有身高、体重等检查。
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男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均高于女生。一名老师说,爱美的女生比较注重身材,因此这一项要比男生好。
从项目测试来看,女生体质相对要好,有3个项目好于男生,只有50米跑比男生弱。而男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都不够,尤其引体向上,643名男生中有432人不及格,占67.2%,这意味着平均10人中,只有3人才达到及格线以上。
一体育老师坦承:“引体向上是最能考验男生上肢力量的,其实考试中也会存在学生做的质量不高的情况,如果真是严格地一个算一个地计算,恐怕一个都不能及格!”
大一、大二测试项目及评价标准(部分)
等级 单项得分 50米跑 一分钟 一分钟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优秀 100 6.7 7.5 19 56
95 6.8 7.6 18 54
90 6.9 7.7 17 52
良好 85 7.0 8.0 16 49
80 7.1 8.3 15 46
及格 78 7.3 8.5 44
76 7.5 8.7 14 42
74 7.7 8.9 40
72 7.9 9.1 13 38
70 8.1 9.3 36
68 8.3 9.5 12 34
66 8.5 9.7 32
64 8.7 9.9 11 30
62 8.9 10.1 28
60 9.1 10.3 10 26
学校督促早操要求拍照发微博
有学生拍完就撤
昨日,记者还对沈阳其他多所高校进行了走访。中国医科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表示,上大学以来从来没出过早操。
该校老师介绍,每年除了组织“12·9”冬季长跑,其余时间基本不组织学生长跑。
沈阳师范大学一名体育老师表示,该校一直保持出早操的习惯,但“很多学生对出早操不满意,觉得影响睡早觉。因此后来学校只能把早操改成抽查的形式”。
据悉,早操内容很多,包括跳绳、足球往返跑、快走、团体慢跑等。
东北大学的一名学生说,学校只有大一学生在每天7点到7点半出早操,冬季夏季都有,不过冬季一旦下雪就会停止了,“早操一般都是围绕操场跑两三圈。”
这名女生说,学校为了督促学生参加早操,要求每天以班级为单位拍一张全班的早操照片发到微博并@一下学校官方微博。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钻空子”。这名女生说,一些学生因为太冷或太累了不爱跑只跑一圈就“撤退”,更有人照完集体照后干脆不跑就走了。
操场上人越来越少
学生多被手机、网络“抢”走
采访中,一名体育老师摇着头表示,现在操场上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这名老师说:“以前中午、课间休息时间,操场、篮球场都抢不到位置,现在的学生可比以前少多了。”
那么学生干嘛去了呢?“还能干啥?都去上网,打游戏,玩智能手机了呗!”这名老师说,“体育课按规定是不许带手机的,但还是有学生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偷偷翻看,这些电子设备抢走很多学生的运动时间。”
■老师声音
中小学体育教育缺失
大学在给“补课”
中国医科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孙晓教授已从事20多年体育教育,他表示:“不能单独说大学生体质下降,而是现在学生们的体质都下降了,是整体现象。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不锻炼,其耐力、心肺功能不可能一到大学就提高。”
孙晓表示,其实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是很完美的,问题主要出在执行上。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都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体育课常被占用,也有学校担心孩子受伤而减少了对抗性强的运动。”孙晓说。
另一所大学的体育老师崔老师也表示:“我们大学现在就是在给中小学的体育‘补课’!”
他说,本来足篮排等运动应该在中小学就学习,然后到大学再深入学习和锻炼,可是现在的状态是,学生们“瞎踢、瞎打,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