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抗战公开课学到了什么?
2015年09月01日 18:30:2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9月1日新媒体专电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东北抗联到重庆大轰炸……开学伊始,延安、北京、沈阳、南京等多地学校同上“抗战公开课”,带学生重回那段峥嵘岁月。
抗战公开课后,记者采访多城市中学生、大学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兴趣的抗战话题和希望接受教育的方式。
“ 我为自己是延安人而骄傲 ”
【学习】公开课上,陕西延安中学老师夏雷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段珍贵的史料、一张张往事的照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动情地说,当年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把他乡当作故乡;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全国人民,也让延安成为中国最有希望的土地。这种精神对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感受】延安中学高三(8)班学生高越说:“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当年的峥嵘岁月,但却始终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成长。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心怀感恩,心怀延安精神。感谢那段历史,我为自己是延安人而骄傲。”
“ 同城故事激励我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
【学习】重庆市第66中学的师生考察了重庆市南岸区的南山,了解到那里有一座埋葬抗日战争时期空军烈士英灵的空军坟,铭记了抗战期间重庆上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当时,中国空军无论数量还是战机性能都远远落后于日本,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为了守卫空中疆土,空军将士毅然勇敢地驾机升空,与敌机展开九死一生的空中搏斗。空军坟目前安葬了242名空军战士,其中还包括一些苏联援华空军战士和美国飞虎队员。
【感受】重庆市第66中学高三一班郑剑锋说:“这段历史就发生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感觉牺牲的抗战空军飞行员还在守护着头顶的这片天空。这更加激励了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 吸取教训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学习】公开课前,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参观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抗联英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们。1937年3月的一天,东北抗联第二军三师八团一连的李海峰连长正率领15名抗联战士向一连的大部队靠拢。突然,在鹅毛大雪中,他们发现了敌人,为了避免让敌人通过他们在雪地上的脚印找到大部队,大家一致决定,占领不远的小孤山与敌人拼死一搏。经过浴血奋战,他们毙伤敌人一百有余。入夜,李海峰对身边的指挥部张副官说:“你快突围,多出去一个人,就是给抗日增加一份力量。”看着含泪离去的战友,李连长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他与敌人同归于尽……
【感受】东北育才学校高二学生徐伯聿说:“通过公开课,我们学习到抗联英雄们的革命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到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进行抗战教育对我们中学生的意义,不是说我们必须要战争,要报仇,而是真正告诉我们要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怎么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 拯救施罪者远比杀死他们更有意义 ”
【学习】东北育才学校的一组学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参观。学生们通过走访了解到,1950年7月18日,被前苏联俘获的60余万日本战犯中的969名职位较高的,由西伯利亚移交至绥芬河车站,继而一路南下到达抚顺,开始了他们的改造生涯。原先的刑场变成了运动场,刑讯室变成了理发室和浴池,每个监号里都有完善的供暖系统。“三小时学习,三小时运动和三小时劳动”的生活日程,较为先进的医学设施,一日三餐的细粮,每周一次的电影,每月剪一次头,每年春秋两次的运动会,还有自己组织的文娱活动,战犯们受到的是极为周到的人道主义待遇。
【感受】东北育才学校高二学生张子誉说:“战犯们虽然是施罪者,但拯救他们远比杀死他们更加有意义。1956年大部分战犯释放回国后,他们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合会(中归联),为中日友好往来奔走呼吁,并最终促成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悔悟罪过,祈愿和平,是中归联的信条,也是中日两国和平爱好者们的共同愿望。”
“ 抗战教育的内涵深刻影响着我们 ”
【学习】东北大学大三学生江旻溟说:“在学校,我们学习了解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大师生一路流亡、一路抗争、一路办学的抗战史。我们感受着东大师生走在‘一二九’运动最前列、通过请愿抗战点燃‘西安事变’导火索、在四川继续参与抗日救国活动的爱国激情。这些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先辈们当年的付出,对学长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感受】“我的爷爷是抗战老兵,爸爸曾经有从军的愿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成为了一名国防生。”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国防生王曹宇说,国防生每个暑假都要去部队集训一个月,平时经常唱军歌、阅读军报,爱国、从军等抗战教育的内涵深刻影响着我们。(采写记者:王莹 陈国洲 乌梦达 凌军辉 陈晨 参与采写:王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