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交警揭秘冬季事故特点 午餐和晚餐两个时段易发事故

19.12.2016  10:06

  冬季雨雪天气较多,降低了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摩擦系数,加大刹车距离,容易引发追尾-交警供图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杨兴) 冬季,雨雪陆续降临,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影响。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天冷、路滑等道路交通客观条件,导致驾车时遇到不少出行麻烦,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公安交警部门总结了近三年冬季全市道路交通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2016-2017年度冬季道路交通运行的发展趋势,希望帮助市民远离冬季交通烦恼,心中有数防事故。

  -回顾

  冬季事故“一多一少”六大影响比较明显

  根据交警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并非无迹可循。总体上看,近三年冬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平稳呈现“一多一少”特点,“一多”指:无人员伤亡的轻微交通事故有所上升;“一少”指:死亡交通事故少了,低于全年平均值20%左右。同时,交警部门还总结出了冬季天气对出行的六大影响。

  影响一:冬季道路摩擦系数降低,加长刹车距离

  冬季雨雪天气较多,在寒冷的气温条件下,令道路结冰、结霜,降低了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摩擦系数,加大刹车距离,当前方车辆突然停车时,容易引发追尾交通事故。

  影响二:车速减慢造成车流集聚,增加事故几率

  由于冬季路面湿滑,出行时格外小心,车速相比夏秋季节相对缓慢。特别是雨雪天气情况下,由于降雪、降雨,在道路结冰、积雪的情况下,驾驶视线也较平时受到很大影响,大大降低正常的行车速度,尤其是在早晚等出行高峰时段,造成车辆不但聚集甚至发生交通拥堵。道路上车流量的异常集中,往往就增加了车辆之间刮碰的概率,其中尤以晚高峰更为明显,由于视线影响大、车辆通行多,导致刮碰等轻微交通事故的多发现象。

  影响三:行车缓慢,引发驾驶人浮躁心理

  由于气候原因,车速较慢,很多驾驶人遇到车辆聚集、行车缓慢时,容易产生烦躁、焦急心理而坐立不安。同时,由于冬季寒冷,穿着较厚,驾驶操作难度增加,驾驶舒适度大幅降低,也令驾驶人难以保持良好平和的驾驶心态。

  在不良情绪影响下,面对车辆聚集情况,有的驾驶人产生“路怒”心理,直接体现为加塞、超车、随意变道、穿插、乱用灯光等交通违法行为,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影响四:高架桥涵路段事故多发

  桥涵地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桥洞处道路坡路较多,冬季道路湿滑条件下,容易出现刹车不及时、溜车以及车辆失控等情况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是在上下贯通的桥涵地段,积雪、冰冻情况尤为明显,由于下方涵洞动气流动较快,造成上方道路路面温度相对更低,冰雪融化较慢,加之个别驾驶员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出现侧滑翻车事故。

  影响五:大型货运车辆多车连撞事故多发

  雨雪、雾霾、冰冻等恶劣天气出现时,高速公路一般都采取禁行或限行措施,途经货车只能选择四环路、国省干道等外围主干路绕行,受驾驶习惯和路况熟识程度等综合因素影响,货运车辆事故相应上升,冬季发生的多车连撞事故,多半涉及重型货运车辆。

  影响六:气候条件对车辆机件性能产生影响

  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对机动车性能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冷启动状态下的机动车,机件润滑程度较低,怠速提高,冰冻造成刹车、转向等功能阻滞,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会令正常的驾驶操控产生偏差,从而引发事故。同时,高档汽车走进家庭,很多高档汽车采取后轮驱动,在湿滑的路面条件下,当紧急刹车时,会出现侧滑、摆尾等状况而导致交通事故。

  -提醒

  规划出行避开高峰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既然说交通流量高峰时段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较大,如何避开交通高峰出行?公安交警根据沈阳市实际情况,梳理出全年沈阳市交通的总体特点,帮市民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特点一:二月份交通流量相对较低

  二月份,受中小学生放假和春节休假影响,市区主要街路交通流量明显减少,比1月份减少二成左右,是冬季交通流量最低的一个月份。特别是中小学生寒假期间,每天7时至8时和16时至17时的交通流量明显减少,流量下降接近30%,且早高峰到来时间延后20至30分钟。

  特点二:节日前夕交通流量明显增高

  平安夜、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均集中在冬季,由于节日前夕市民出行、访友、购物等活动的增加,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其中平安夜前1天、元旦前2天、春节前3至5天、元宵节前1天交通流量增加相对集中。特别是1月份,由于临近年关,市民走亲访友、宴请聚会、采购年货等活动集中,造成交通流量特别是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增加,这也是冬季交通流量最高的一个月份。

  特点三:恶劣天气下交通流量容易集聚

  2015年—2016年度,冬季共151天,其中有36天出现降雪天气,约占总量的24%。降雪天气导致道路能见度下降、路面湿滑、车行速度缓慢、交通事故增多,造成交通高峰提前到来、延迟结束或高峰与平峰无明显分界,明显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特别是首场强降雪后,由于驾驶人心理准备不足,出行相对集中,造成了部分路段交通拥堵。

  -揭秘

  数据揭秘事故五大规律午餐和晚餐两时段易发事故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冬季路滑必将致使严重交通事故多发。但是从沈阳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公安交警部门逐年加大冬季交通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冬季车速减缓,市民冬季驾车安全防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并且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农用车等事故易发车种由于气候原因减少了出行,因此在冬季造成人员死亡的严重交通事故在全年所占比率不增反降。

  虽然如此,由于事故后果严重,给社会各家庭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刮碰事故,每一个人都不可以掉以轻心。那么,这些冬季发生的死亡交通事故有何规律?公安交警用统计数据告诉您。

  规律一:11月和1月较为集中

  每年秋后的11月份和年关前的1月份两个月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26.96%、21.99%,都属于年度内的高发月。

  规律二:周二和周四较为多发

  冬季特别是春运期间,每周二和周四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16.49%、14.40%。这应该与冬季走亲访友、宴请聚会等社会活动增加,而参与人多愿意利用工作间隙参加此类活动有关。

  规律三:郊区和县(市)两个区域发生集中

  郊区和县(市)两个区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虽然较夏秋季节大幅下降,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分别占总数的40.57%、34.28%。合计达到总数的74.85%。

  规律四:午餐和晚餐两个时段易发事故

  冬季死亡道路交通事故,有两个高峰时段,分别是11时-14时和17时-20时,6个小时内,死亡人数达到总数的41.51%。这两个时段正是午餐和晚餐时间,这也应该与人们出行赴宴有关。

  规律五:涉及步行和骑行非机动车两种交通方式较多

  冬季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交通方式为步行和骑行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的较为突出,分别占总数的31.76%和18.55%。而摩托车和轿车比重均有所下降,这也与冬季气温低、道路滑等交通条件有关。

  -分析

  今冬道路呈三大特点预计2017年1月市区交通流量同比集中

  2016-2017年度冬季(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下同)沈阳市交通运行趋势基本与前几年相同,但由于气候和节日的变化又有其自身特点。

  气候特点:今冬强降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

  随着全球化气候变暖和极端恶劣天气的频发,预计2016-2017年度冬季强降雪、大雾等恶劣天气还会时有发生。

  类似的恶劣天气将会造成能见度下降、路面湿滑,给市民出行和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特别是在入冬后的首次重度雾霾天气,如果准备不充分,将会造成局部区域较大交通安全隐患。

  社会特点:校车超员、“黑校车”非法营运增多,存安全隐患

  进入冬季,大批农产品开始转运,交通运输活动日益加剧,部分车辆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抢时间、超负荷运营,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

  入冬后,一些工程赶工期、追进度,重型自卸车、水泥搅拌车等施工车辆行驶频率高、车速快,影响交通安全;进入农闲后,农村走亲访友活动增多,农用运输车、小微型和三轮车非法营运、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也随之增多,这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

  冬季天气转冷,中小学生出行不便,校车超员、“黑校车”非法营运增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强降雪后,环卫工人、车辆除运雪集中,个别环卫工人忽视瞭望,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根据近几年冬季交通事故经验,2016年12月份和2017年1月份仍是郊区和县(市)防范交通事故的重点时期。

  时间特点:因春节提前,预计2017年1月市区交通流量集中

  今年春节是2017年1月28日,与去年相比提前10天,春节前夕市民走亲访友、宴请聚会、采购年货等活动将会集中,市区主要街路交通流量将会猛增。

  由于春节的提前,预计2017年1月份市区主要街路交通流量将会比往年集中,大大超过2015-2016年度1月份,是防范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重点时期。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
辽博下月全面开馆 四个专题展将饱您眼福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朱柏玲报道辽宁省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