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的爱情:8年687次擦肩而过
杨璞南去的时候,或许正赶上武峰北归,两人的列车会在沿路的某一个地点相遇;
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就在迎面驶来的列车上,甚至知道对方在哪节车厢,却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尽管如此,两个人却会同时做出同样的一个动作:趴在窗前,希望能看到哪怕是恍惚的一张脸……
日历上,两种颜色的彩笔在一个个日期上画出一串串的圆圈,空余的日子旁边则留下了一个个简单的笑脸……
笔记本上,没有完成的第138个“正”字,则记录一段书写在铁路上和列车里的爱情。
而这些,全部都是为了两个人爱的守候:每一次擦肩而过,就会记上一笔,8年多时间,已记录了687次。
杨璞和武峰是夫妻俩,也是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的基层干部,就是他们用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在普通的岗位上,书写了不普通的爱情故事。
杨璞参加工作不到10年的时间,参加了9次春运,她说:“每年的春运都不一样,年年都在变化,唯一没变的就是这个除夕,又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
实名制验票、火车提速这些管理和质量上的提升为“杨璞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客对乘务人员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让杨璞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再出发
没写完的第138个“正”将在这个春运完成
杨璞是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客运一队的总支副书记,她的丈夫武峰是三队的副队长,两个人的工作性质相似,常年要在南来北往的列车上,指导车长和乘务员的工作。
由于车次安排的不同,杨璞负责的是沈阳北到广州的列车,而丈夫武峰则负责沈阳北前往温州的列车。
两个人的故事要从2006年4月说起,当年杨璞和武峰恋爱了……
在铁路上,很多夫妻都是两口子都在铁路工作,都在列车上工作,他们有这么一个技巧: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双方值班的日期上画圈,余下没有任何一种颜色的日期,就是双方都休假的日子,他们可以在这些日子里安排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初入铁路的杨璞恋爱之后,也从前辈那里学来这样一项技能,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已经记录了满满9本日历。
杨璞南去的时候,或许正赶上武峰北归,两人的列车则在沿路的某一个地点相遇……
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就在迎面驶来的列车上,甚至知道对方在哪节车厢,却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尽管如此,两个人却会同时做出同样的一个动作:趴在窗前,希望能看到哪怕是恍惚的一张脸。
前日,记者在前往广州东的列车上见到了杨璞,她告诉记者,这次将会是她和丈夫的再一次擦肩而过,而这次春运,她将完成第138个“正”字,甚至有可能写下更多的“正”字。
相比较杨璞的开朗,武峰则显得有些沉闷,“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是选择了聚少离多,就得负责任……”
路上
她将一个自闭女孩送上回家的路
春运刚刚开始,杨璞在值班的列车上发现了一个女孩,女孩从北京站上车,可是女孩的言行举止却引起了她的注意。
女孩不怎么说话,看周围人的眼神就像很害怕一样。
杨璞和其他列车员一起给这个女孩验票。在与女孩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女孩的眼神时而闪躲,却又经常透出寻求帮助的愿望。
杨璞将她列为重点旅客,“我专门看着她,一步都不离开她……”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取得了女孩的信任。
最终杨璞了解到,女孩来自北京,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因为和家里发生矛盾,离家出走。
杨璞和女孩的家人取得联系,她的父母从北京直接飞到了广东,杨璞和其他列车员还为女孩一家人办好了从广东返回北京的车票。
观察
十年间的变化:“扛大包”的少了
杨璞说,当时启动了应急方案,对特殊乘客进行了特殊处理,也是“保路风”的一项具体要求。
对于杨璞而言,处理好每一件事,都是乘务员的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些年,时代在变,我们的具体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铁路上工作10年的杨璞说,这些年国家的变化巨大,作为铁路行业,感受最深。
首先,高铁和动车开通,较大地缓解了整个铁路的交通压力,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分散了很大一部分客流。
实名制验票之后,要求人票证统一,这种做法确保了火车运行的安全,将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隔绝在候车室之外,这也为列车员和乘警减轻了压力。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现在无论是火车上还是候车室里,“扛大包”的少了。杨璞说,自己刚刚上班的时候,候车室、列车上的人都带着大包小裹,有自己的行李,还有带给亲戚朋友的礼物,有的还带着土特产,一趟长途列车,既是货车,又是客车。
最近几年,乘客基本都带着旅行箱,相对而言,旅行箱的形状比较规则,在列车上也比较容易摆放,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乘务员的工作难度。
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杨璞分析有两点:一个是现在物流发达,一些大包裹通过物流发送省钱省力;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市场上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在这个前提下,扛着大包东奔西跑,既没有必要,经济上也划不来。
杨璞说,有些地方的改变,的确减少了乘务员的工作量,但是,现在乘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的乘客只要能回家什么都行,可是现在,乘客会对舒适度,甚至乘务员的服务态度都有要求,乘务员的素质也只能随着这个要求不断提高。
心声
儿子是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别人都赶着回家,我们却在别人回家的车上,离家越来越远……”
杨璞和武峰有一个5岁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故事,杨璞说,值得记一辈子。
去年春运期间,杨璞的儿子在幼儿园拿老师的手机,被老师制止,老师询问原因,可是孩子的一番话,却让老师落泪。
当时孩子请求老师:“你能给我照个相,给我妈妈发过去吗?让她也给我发一张,我好多天没见到她了,我都想她了。”
随后老师给杨璞打去电话,在得知杨璞家里的状况之后,老师哭了。
从此,每天上学之后,老师都会拍下孩子的一张照片,发给杨璞,有的时候还会把孩子送到家里,还会给孩子买一些衣服、小礼物。“说实话,这些年,我们夫妻也没去看过孩子老师,也没给人家买过东西,可是,他们对孩子那是真好,我们心里其实很愧疚。”杨璞说。
眼看着要过年了,杨璞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和武峰都不能陪着孩子过年,杨璞说,这些年,每年都是孩子和姥姥一起过年。“对于我儿子来说,他其实不知道,过年意味着团圆。”杨璞说,之前问孩子“知道什么是过年吗?”孩子的回答让她感到难受:“就是放鞭炮……”
杨璞说:“孩子现在还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等到他长大了,知道这些了,我们却一点过年的记忆都没留给他。”
在家里,杨璞说:“我和我老公一样,就像不是这个家里的人,有的时候,甚至自己的衣服在哪都不知道。”
杨璞记得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天她回家想打开电视,摆弄半天,也没把电视打开,儿子回家之后,两下就打开了,之后杨璞发现,家里的很多电器都不会用了。“聚少离多,在车上要比在家里时间长,铁路上的工作就是这个特点。尤其是春运的时候,别人都赶着回家,我们却在别人回家的车上,离家越来越远。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记者于海涛平日的工作中,杨璞和丈夫武峰在白天基本见不着面,只有在晚间彼此所在的列车进站交错时,才能隔着车窗见上一面。本版图片由记者姜旭摄归途中,乘客们的笑容是杨璞最大的收获。检票时杨璞不时会和旅客们攀谈几句,一丝温暖在寒冷的冬季回荡在车厢里。
因为工作原因,杨璞照顾自己孩子的时间远不及在列车上度过的时间长。列车上她把乘客当成自己的家人,把乘客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