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10.10.2015  00:30

文/本刊记者 阎 红

以‘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补短板、促效率、建中心、升能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多元办医为动力,按照‘一提、二压、三增、四倾斜’的原则进行调整配置。”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编制完成《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5年~2020年)》。

辽宁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达到以下标准:一是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数控制在6张,公立医院控制在3.5张;二是省级医院床位由0.57张压缩至0.45张,市级医院由1.66张压缩至1.1张;三是县级医院由1.22张提高到1.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0.8张提高到1.0张;四是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五是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0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六是医护比达到1∶1.25,市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七是千人口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数达到0.83人;八是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培养达到3人;九是二级以上医院平均住院日缩短到9天;十是加大辽西北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力度,锦州、铁岭、朝阳、葫芦岛4市卫生资源增加至每千人口床位4.8张以上,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08以上,注册护士达到2.51以上。

据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介绍,辽宁省卫生资源主要问题在于:

布局不均。一是区域配置不平衡。辽宁西北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明显低于全省人平均水平;二是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配置不足,尚有164家乡镇无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三是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人员每千常住人口为0.53人,低于全国0.61的平均水平。

效率不高。一是2014年全省医师日均门急诊人次为5.5次,低于全国7.5次的平均水平;平均住院日为10.9天,低于全国9.6天的平均水平;二是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利用与浪费并存;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

结构失衡。一是公立医院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86.37%;二是部分专科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建设滞后;三是部分地区人力资源与床位资源比例失衡,床护比不足1∶0.4。

为此,辽宁省提出针对全省卫生资源总量大、市级医院数量多、卫生资源效率低、结构不合理等特点,以“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补短板、促效率、建中心、升能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多元办医为动力,按照“一提、二压、三增、四倾斜”的原则进行调整配置。

一提”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抓手,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二压”是以压减省办和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规模为重点,达到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目的;“三增”是增加县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床位规模,提高其医服务能力;“四倾斜”是向卫生资源偏少的锦州、铁岭、朝阳、葫芦岛4个市倾斜,适度提高辽西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该省提出,辽宁省办医院压缩的床位规模用于改善门急诊、住院及科研教学条件等。市办医院适度压缩床位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不高、床护比偏低、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用于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将部分市办和二级医院通过迁建、整合、转型、改制、重组等形式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老年医学等卫生资源薄弱领域的专科医院和社会办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