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工商局发布去年工商系统十大打假典型案例
10.03.2015 17:34
本文来源: 辽宁频道
美容养生会馆没有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存在虚假宣传行为;销售冒用认证标志手机;售卖不合格电动自行车……
昨日,省工商局发布去年工商系统十大打假典型案例,涉及装饰材料、手机、电动自行车、车用乙醇汽油、床上用品、鞋、建材和美容养生等商品和消费领域。
最后,工商部门依法没收并销毁了侵权商品,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案例1
装饰材料商店
销售假冒防水剂
典型案例:去年8月,沈阳市沈北新区工商局接到市民举报,沈北新区某装饰材料商店销售的“劳亚尔”牌防水剂系假冒商品。当日,工商人员就此问题进行核查。
经查,该装饰材料商店于去年8月15日购进“劳亚尔”牌防水剂70桶,截至案发时尚未销售。经该品牌商标所有人鉴定,该防水剂确为假冒商品。
处理结果:工商部门依法没收并销毁了侵权商品,并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案例2
液化气公司销售
掺混二甲醚液化石油气
典型案例:去年10月,大连市工商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中,发现瓦房店市某液化气有限公司销售的液化石油气中掺有国家明令禁止的二甲醚。
经查,该液化气有限公司进货时没有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没有索要进货发票和质量检验报告。
处理结果:工商部门依法责令该液化气有限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了行政处罚。
本文来源: 辽宁频道
10.03.2015 17:34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