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花仙子”自费养花美社区
晨报社区的5位高龄老人主动侍弄小区花坛 近期将办“影展”
几位老人共同种植社区内的一块小花园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马龙丹 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李战洲)能解乡愁,还能强健身体,这是啥爱好?皇姑区辽河金融商贸区晨报社区的不少老人会告诉你,答案是养花。
养花一年 心脏搭桥“都好了”
白色、粉色木棉花娇羞地低着头,火红的地瓜花向着太阳,牵牛花在拱门上缠绕着斗艳……昨日10时许,皇姑区辽河金融商贸区晨报社区12号院大花坛内,花儿开得格外热闹。
80岁的于素珍穿着大花衬衫,拄着拐杖,在花丛里挪动着脚步,“都是老姊妹和家里人侍弄的,多好,谁说人老了没用!要不是我摔了腿……”
2013年之前,于大娘从开春到秋天都忙碌在12号院的花坛里,当年她一跤摔坏了腿,在家里躺了好长时间,从此“退出花坛”,但12号院里依旧流传着她和花儿的故事。说话间,何淑琴大娘买菜归来,大红的衬衫,扎实的步履,看不出她已经75岁,心脏还做过支架。
在12号院居民眼里,何淑琴和老伴胡继斌是有名的花匠。他们和花结缘,始于2014年,那时,何大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心情特别不好,身体也弱,老伴说,“人老了,不能闲着,我们种点花,也许一切会好起来。”
老两口说干就干,买花籽、化肥、花土、浇水的管子,围栅栏,每天从早忙到晚。
“不但心情好了,身体也恢复了很多,真是一举多得。”何淑琴感慨。她告诉记者,这一半天,老伴要在花坛里办个影展,主题是“笑对人生”,老伴已经给24个邻居每人在花坛里照了相,这些邻居都帮他们种过花,他们最小的50岁,最大的91岁。“照的那叫一个俊,跟年轻人似的。”于大娘抿嘴笑着。
从老家带种子 看花解乡愁
“咋的?我还有南方口音?你听着不像沈阳人?”80岁的钱永兰大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乎也不相信记者的话。同样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她,看上去神采奕奕。
钱永兰和许德全是老两口,钱大娘老家在江苏,20多岁就随军来到沈阳,1986年,她住进了现在的社区。“我们的社区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变化还是挺大的。”钱大娘说,以前院子里到处是破旧的平房,砖头瓦块成堆,杂草丛生,2008年奥运会前,社区改造,立整起来。
“玫瑰5月就开了,然后是木棉,老来变,合欢花,7月最美,8月能美半个月吧。”钱大娘在花坛里溜达着,偶尔闻闻花香。
每年开春,老两口便到南湖公园买花籽,撒下种子后,等待着花儿们发芽,生枝,开花,他们的心情也随着花儿变化。
老两口家住5楼,今年夏天又旱得厉害,为了给花浇水,可把老两口累够戗。
钱大娘最喜欢合欢花,这种花在江苏特别多,有一年她回老家,在欣赏合欢花时,有了在沈阳栽种的想法,还特意从江苏带回了种子,没想到,沈阳居然也能买到花种。
“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家乡,沈阳也是我的家了。”钱大娘有些动情。
有社区居民告诉记者,6月的一天,社区给配的木头椅子丢了,胡继斌老人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他买了把锁头锁住了椅子;椅子不够用,他又花几百块钱,买了大理石板搭建起座椅;前几天,老人们在树荫下坐着,树上不断往下掉虫子,老胡从家里搬来梯子,爬上去收拾虫子。
“这些老人真可爱,有了他们,社区工作特别好开展。”社区书记刘春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