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候给我帮助的同桌你在哪?

11.07.2017  10:23

  最后一排左一是周桂贤,左二是刘凤珍,时隔57年,当年的同桌还能找到吗? 读者供图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总是对同桌有着格外的感情,有关同桌的歌曲、电影也总是能触动一批年轻人的内心。今年已经73岁的周桂贤老人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同桌。

  从家里给她带食物吃的小女生

  57年前的高中生活,周桂贤历历在目。“我是在抚顺念的高中,当时叫抚顺九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全市招生。”周桂贤第一次见到同桌刘凤珍就觉得她很漂亮,眉清目秀梳着两条麻花辫子。

  刘凤珍是抚顺市里的学生,父母在医院工作,周桂贤是农村来的,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刘凤珍一点都没有嫌弃我,相反对我非常好,尤其在生活上给我很多照顾。”周桂贤读高一时是1960年。

  “那时每个人一个月定量,我因为住校不能经常回家,所以营养更差些。”幸好在那个特殊时期周桂贤得到了刘凤珍的帮助,刘凤珍经常从家里带一些食物给她,当时还有口号“瓜菜代”意思用蔬菜代替粮食,她们所在的高中也会采野菜、树叶搅碎后掺和在粮食里,刘凤珍带来的粮食让周桂贤在高一、高二两年几乎没有挨饿。

  “我记得她常给我带的就是煮黄豆,用白水煮过的黄豆现在人们可能都无法下咽,但在那时是非常珍贵的高蛋白食物,当时豆油都那么短缺,自然一般家庭黄豆也稀有,所以能吃到煮黄豆非常不易。”周桂贤回忆起同桌给自己带的食物,每一样都是难忘的美味。

  到了高三,周桂贤转学去了别的中学,从此与刘凤珍失去了联系。最近几年,周桂贤也通过别的同学打听过刘凤珍,但一直没消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桂贤对这个高中同桌一直想念,希望找到她,再续当年的友情。

  归国老人想找当年给她送“如果”的同学

  “我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一直没忘记我在国内的那些同学,尤其几位要好的同学,非常想念她们。”裴珠在德国生活多年,近日才回到沈阳。刚回国她就开始寻找自己的同学。

  “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周智英,原来我们曾经一起在草仓路读书,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我却一直忘不了她。”裴珠说,当年她得了猩红热,因为这个病传染很厉害,所以她没上学,在医院隔离治疗。周智英得知后和同学们去医院看望她,还凑了一些钱为裴珠买了一包名叫“如果”的零食。隔着医院的玻璃,周智英望着裴珠,眼睛里噙着泪水,每每想起当时那个场景,裴珠都很感动,同学之间那纯洁的友谊令她终身难忘。

  裴珠念了四年小学后离开学校学习京剧,搞了一段文艺活动,停学几年后又转到别的中学上学,当时裴珠文体特别好,文化课并不好,班里同学都帮助她。

  “当年的同学已记不得几个名字,每次看到身边人同学聚会都会很羡幕,回国后希望能跟同学们取得联系,重新找回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裴珠希望记得她的同学能与她联系。

  一起喝女儿红的闺蜜你还好吗?

  “记得我俩上大学时,每次考试结束后,就一起上饭店吃饭,还一起喝女儿红。”今年50岁的魏志斌很想找到上大学时的同学,找到那个无话不谈的闺蜜王俊燕。

  “我和燕子是在某校函授学院沈河分校念书时认识的,我和燕子在同一个班级,成了好朋友。”魏志斌当年27岁,王俊燕小她几岁,两个女青年性格都很开朗,在一起无话不说,很投缘。

  魏志斌记得王俊燕家原来住在和平区。因为是函授大学,学业相对比较轻松,无课的时候她就去燕子家玩,一起听歌、看电影,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而最让魏志斌难忘的就是她俩每次下饭店庆祝考试结束时,一起偷偷地喝点小酒的日子,那时候她们的友情那么纯真,她们一起畅想美好的人生,相约永远都做好朋友。

  然而,毕业后忙于各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她们渐渐淡忘了那份友情。魏志斌说“希望找到王俊燕,希望她还记得我这个好闺蜜,希望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