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集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目前,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已在各级财政部门广泛推广,在控制行政成本、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但在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看来,预算绩效管理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
在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日前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王克冰表示,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绩效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实现了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不少地方财政部门主动将绩效评价结果向政府或人大报告,有的还纳入政府考核。但是,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与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出台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绩效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近一段时期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与支出刚性的矛盾短时期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来挖掘潜力,调整财政支出存量结构,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力。
与会的部分中央部门代表认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结果运用,评价结果落实不到实践中,工作效益就大打折扣。同时,作为公益性比较强的部门,怎样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他们建议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的整合和规范,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一些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并广泛开展绩效管理的宣传工作。
来自一些省、市财政部门的与会者提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各项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最终效果要在结果应用环节予以体现,尤其是将各类绩效结果与资金分配有机结合。而目前的局面往往是在点上有突破、有成效,但未在面上形成各类预算业务与绩效评价的融合机制,实质上也表明绩效工作仍未融入预算管理流程,有待于在各项体制、机制和具体预算管理流程完善过程中有效嵌入绩效因素,使绩效结果从点式的一次性应用向面上的常态化应用转变。
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表示,在新常态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在三个领域有所建设和突破:一是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二是不断创新和拓展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针对新的财政政策和机制着力开展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三是逐步开展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和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会秘书长王泽彩认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下一步应该围绕绩效管理顶层制度设计、评价指标的整合、第三方评价的资质以及绩效报告的公开等工作下功夫,着力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记者 齐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