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暖房子”里的暖心生活(图)
家里变暖和了,这是顾玉莲最开心的事。
“小伙儿,你的手咋比我这个老太太还凉!”11日下午,在甘井子区王桥街58号楼1单元101室,70岁的居民顾玉莲一握住记者的手就乐了。
前日室外的气温是零下3℃,而顾玉莲的家里很暖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字是20℃。就在上个供暖期,顾玉莲还没有“笑话”记者的“底气”,因为墙面透寒,她家在冬天最冷的日子里甚至会结霜。我市推进实施的“暖房子”工程,让原来四壁透寒的顾大妈家变成了暖意融融的屋子。一年300万平方米的推进实施速度,更让千家万户过上了“暖房子”里的“暖心生活”。
昔日透寒屋今日暖房子
就在一年之前,冬天仍是顾玉莲“最打怵”的季节之一。
1992年,顾玉莲一家人搬进了王桥街58号楼。墙体透寒成了困扰她和邻居们的“痼疾”。“一入冬,我就得赶紧把羽绒服和棉袄翻出来,这家里的温度比室外高不到哪去!”顾玉莲用“睡觉被蒙头,呆坐缩双手”来形容当时的状态。“在家里真得披着棉袄,否则就可能冻感冒了!”
因为透寒,暖气烧得再好也留不住热乎气。“那时候家里暖气挺烫手,可是室温一直在十三四摄氏度转悠。”顾大妈找来了供暖公司的维修人员,但是人家一检查就直摇头。“这房屋透寒的毛病不根治,锅炉烧爆了也没用。”顾大妈印象最深的是:冬季透寒使得自家的墙壁长了毛,刮一层大白,一个冬天过去,黑绿色的斑点就会又一次“顽强”地冒出来,星星点点。
2014年,顾大妈住的58号楼被纳入了甘井子区“暖房子”工程实施区域。“一开春,施工队就在我们楼院里扎了营。”顾大妈说,楼体外墙的保温材料敷设上去了,家里敞缝透风的木窗换成了中空塑钢窗……赶在入冬之前,58号楼和周边的很多老楼都穿上了“新棉袄”,居住其中的人们真正感受到了“暖房子”的热力和温度。
“‘暖房子’效果咋样?看看温度计就知道啦!”顾大妈说,刚供暖的那几天,她挺“嘚瑟”地打开窗户。“家里太热,有点不适应。”她笑着说,在住进老楼23年之后,她终于感受了一回在家不用穿棉袄的热乎日子。
家里暖洋洋室外也变样
家里暖和了,老楼院外的环境也在变样。记者采访时,顾大妈的老伴没在家。“一到下午他就出门‘浪’去了。”顾大妈笑着说,这第一是因为家里暖和了,心里挺舒坦;第二是因为原来破损坑洼的路面,也在“暖房子”工程的推进中得以修缮,面貌一新。
在王桥街58号楼所在的周水子街道周北社区,2014年共有32栋楼1700多户受益于“暖房子”工程,这占到这个以老旧居民楼为主的社区总面积60%以上。社区书记刘万峰告诉记者,除了敷设外墙保温材料、为居民免费更换中空塑钢窗、铺设楼顶防水层等保温防寒措施外,“暖房子”工程还为社区居民粉刷了楼道内墙面、安装了新的分户防盗门,并铺设了楼院方砖11000平方米……如今的周北社区,粉刷一新后的老楼不仅保暖“内秀”,而且色彩亮丽,颇富现代气息。午后的暖阳中,顾大妈喜欢搬出小凳子和老姐妹们坐到楼院内,唠唠家常,看看面貌一新的社区。“‘暖房子’工程,让我们的心也暖和亮堂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