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些城市规划将在“十四五”时期完成
昨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大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东立,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韩景就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大连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作以通报。
回眸“十三五”
从生态到生活发生大变化
“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工造林沿海防护林纵深体系建设20.7万亩,绿化宜居乡村610个,森林抚育25万亩,“四旁”植树2550万株。全市林木绿化率稳定在50%,森林蓄积量达到1560万立方米。2019年以来核减非煤矿山157个。治理废弃矿山42个,治理生产矿山32个。海域及滨海岸线保护得到加强。
获国家和省政府批准项目用地169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400公顷,实现对长兴岛恒力石化等重点项目应保尽保。
大连湾海底隧道、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等项目已核发规划许可、开工建设;大连新机场、太平湾港区、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用海手续办理取得进展。2020年,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343公顷,实现土地出让金330.9亿元。
建成马栏河运动公园、泉水河公园等公园。形成“一脉两带三廊,多环串联枝脉渗透”的市域半山漫道系统。
2018年以来,规划建设医院项目4个、学校和幼儿园32个、配套菜市场12个,配套规划物业管理用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环卫设施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保障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
《大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批复,东关街、旅顺太阳沟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两批历史建筑名录76处、95栋。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发布实施。相继出台《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大连成为国内首个出台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的城市。此外,还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等一系列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规划。
展望“十四五”
多项重大规划令人期待
“十四五”时期,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两统一”职责,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规划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推动大连“两先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梭鱼湾商务区等地区规划将完成
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保障。重点保障科学城建设空间需求,完成梭鱼湾商务区、凌水湾总部经济区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
重点保障陆海空重大交通设施、对外开放平台项目空间需求。包括金州湾国际机场、新机场中线主通道、跨境电子商务区建设、庄岫铁路、太平湾疏港铁路、渤海大道一期工程、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工程、地铁4号线1期、1号线三期等重大设施建设。
全面保障绿色发展重点工程空间需求。包括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庄河抽水蓄能电站等清洁能源产业,转角楼水库与英那河水库连调改扩建、卧龙水库等重大供水工程,三台乡湿地、英那河湿地恢复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金普新区、西中岛危废处置工程,红凌路、拉树房再生水建设等。
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
规划以流域作为生态单元,以河流作为构建海陆联系的生态廊道,形成“一脊一带八脉多廊”的生态网络格局。构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组成的五级公园体系。至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全市绿道长度不低于300公里。
开展大连湾“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后盐矿区等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蛇岛“生态海岛”保护等生物多样性维护修复,大连湾入口湿地等湿地系统修复,春柳河、周水河等水体生态修复以及土壤污染修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规划以岸线为轴线,以港口为依托,以海岛为重要支撑点,构建“一核、两岛、一带、两区”的海洋发展格局。逐步提高生态岸线、城市生活、旅游岸线比例,保障港口等重大战略项目岸线利用。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以上。
构建“大连都市圈”开放循环格局
规划对外构建1.5小时都市圈,推动城市跨区域的战略协同,对内打造“中心城区-都市组团-镇-村”的城镇体系,引导中心城区建设和城镇圈形成。中心城区依托大连湾和金州湾,集聚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同步推动旅顺城区和普湾/普兰店城区的南北两翼建设发展。中心城区外围以城镇圈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
支撑城市功能跃升构建产业空间体系
规划构建包含制造业空间、创新空间、服务业空间的产业空间体系,设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社区,增强土地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同时,预留集中的生产性服务空间和生活性服务空间,提升“大连服务”能级和水平。
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提升金州湾机场服务能级,强化金州湾机场、大连北站、大连站与轨道交通衔接,强化枢纽互联互通能力。突出骨架路网引导空间发展,规划沈大城际铁路,新增轨道快慢线、高速路规模,改造扩建国道、省道。
步行15分钟可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特色化、均等化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15分钟生活圈,至2035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100%。突出高等级设施建设,在青泥洼、金马路等老城区提升设施品质;增加七贤岭、空港新城、大连北站等新建或紧缺地区文化、体育、医疗等高等级设施。
保护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
构建以“两核、两轴、多点”为主体的市域总体保护结构,凸显大连独有的山海关系、丰厚的历史风貌。推动我市2个历史城区(大连、旅顺历史城区)、2个历史片区(旅顺旧市街、金州古城)、4片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广场、东关街、胜利桥北、太阳沟)、2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南山、化物所、凤鸣街、连锁街、人民广场等)历史文化传承。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布局。明确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土地,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
实施空间留白、指标留白和规划时序的弹性控制。精准把握工业用地规模,有节奏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的减量化和二次开发,合理安排未来商务办公设施供应总量,为高端服务业提供空间支撑。
实现从“退二进三”,逐步向“优二强三”转变,推动中心城区高污染行业涉及化工、热电、水泥、金属、塑料生产等相关企业,尽快搬迁;特别是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加快环湾地区城市更新,推动石化、造船等企业搬迁。
来源: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