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生日前1天他留下最后的礼物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徐征)他说,活着没做贡献,身后,总得为其他人做点啥。离世前几天,他在家人的帮助下,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
昨日早晨,距离49岁生日前一天,他离开了人世,眼组织和遗体将在帮助他人和教学育人上发挥作用。
把光明留给他人
10时30分许,棋盘山辽宁何氏医学院遗体捐献室里,医生们共同为逝者魏先生鞠躬。此前,魏先生刚刚完成眼组织摘除,随后,眼组织将被送到何氏眼科医院,为有需要的病人使用。
魏先生的遗体将会留在辽宁何氏医学院,供教学研究。
医生张斌表示,魏先生属于因病去世,他的眼组织可以进行移植,通过化验检查后,至少可以帮助两个人恢复光明,除了眼角膜外,需要巩膜修补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此前,张斌多次往来于沈阳与其他城市之间,为离世后自愿捐献遗体或器官的人做手术。
每一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两类老师,一类是站在三尺讲台传播知识的老师,另一类则是实验室的“无言良师”,他们是生命价值的延续,是捐献者的大爱与勇气的传承,具有推动医学临床、教育、科研发展的促进作用。
家人:总得为其他人做点啥
魏先生的儿子小文(化名)说,父亲的举动,让自己既心痛又骄傲。年初,父亲的身体就愈发不好,平常聊天时,也提到过想要在离世后捐献器官和遗体的话,“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话,我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因为总认为父亲的病还能进行治疗。”
12月23号,魏先生再次将小文唤到身旁:“我感觉身体快不行了,你帮我找负责遗体器官捐献的部门(沈阳市红十字会),我要捐遗体和器官。”
“他的表情特别坚定,特别淡然,好像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酝酿很久了。”小文说,他和母亲都支持魏先生的举动,“我爸说过,活着没做贡献,死后,总得为其他人做点啥。”
昨日6时许,魏先生去世后,小文与沈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完成捐献手续。
“说实话,对我爸的离开,我早有准备,但看到医生将我爸的遗体带走的一瞬间,我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了一样,连哭都没力气。我和我妈抱在一起,我们互相安慰:爸爸做了一件好事,即使离开,也帮助了别人。”小文说,父亲的离开,给自己带来的是永远的想念,自己也准备加入遗体器官捐献队伍。
红十字会:
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者
整个捐献工作,都是由沈阳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窦伟和他的同事完成的。
窦伟表示,今年,沈阳市共有64人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遗体器官的捐献数量正逐年增多。
目前,沈阳遗体器官捐献协调队伍的前方人员大约有10人,还需要有人加入这个队伍。
“因为器官捐献不是简单的签好协议就完成了,在签协议之前,我们会与捐献人和家属进行交流,这涉及法律、心理、人道主义等多个方面,工作内容多,工作时间跨度长。”窦伟说,按照一年有64人进行遗体器官捐献来说,平均6天左右就有一例捐献者,需要有五六位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关怀、讲解相关知识。
在捐献者去世后,还要到其家里进行工作,“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有人加入这个团队。”
如果您愿意做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可与窦伟联系,电话是1864206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