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言行写就崇高

14.07.2015  07:31

   她用自己的言行写就崇高

  ———追记我国著名化学制药专家、东北制药终身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安静娴

  7月14日,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我国著名化学制药专家、东北制药终身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安静娴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

  7月10日4时38分,87岁的安静娴辞世的消息传出后,东药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那个曾经穿梭于东药厂区、试验室与图书馆间的身影,再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从1952年进入东药至2007年退休,被人誉为“中国头孢第一人”的安静娴,不仅将55年的岁月献给了东药,也将自己制药的丰硕学术成果留与世人。一位被称为“安工”的女院士

  晚年的安静娴,因阿尔茨海默症思维不再清晰,但每当有人轻唤“安工”时,她的眼睛仍会为之一闪。

  在东药,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来的年轻人,大家更习惯于称安静娴为“安工”。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敬佩与尊重。

  1952年,24岁的安静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东北制药厂三分厂做技术员。

  攻克广谱抗菌病,特别是当时治脑炎的首选药———磺胺嘧啶的新生产工艺路线成为安静娴在东药的第一项重大任务。究竟做了多少次实验,经历了几次爆炸,恐怕连她自己都无法记清。

  6年后,东药率先在国内研究合成磺胺嘧啶工艺新线路,使磺胺嘧啶顺利得以工业化生产———1978年该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

  在化学制药行业,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从研发至大生产,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有的制药专家一生中都难以有成果。

  但对于执着于科研的安静娴而言,新药研发却显得“很容易”:

  上世纪70年代,安静娴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主持研究发明的抗疟疾新药———脑疟佳、全化学合成黄连素均为世界首创;

  上世纪80年代,正是在安静娴的坚持下,中国越过第一代第二代头孢类药物,直接开始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的研发。她曾主持头孢类药物、脑血管用药等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中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氨苄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企业头孢类抗生素的生产空白;

  1993年,安静娴开始创新药物尝试,研制成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通过卫生部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东药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安静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化学制药企业唯一的工程院女院士,并留下“中国头孢第一人”的美誉。把院士补贴全部留给了东药

  翻阅安静娴的简历,有这样的介绍:她是我国头孢菌素系列产品的研发者;她的学术成果始终处于业内前沿,却从不著书立说;她研发的药品救人无数;她终身未婚,过着极简生活。

  安静娴淡泊名利,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所挚爱的事业中,将一生献给了东北制药。

  当选院士时,安静娴曾这样动情地说:“在东北制药厂这块沃土上出现院士是必然的,但这个光环落在我头上是偶然的。光环属于东北制药厂的全体职工,属于默默奉献的几代科技人。”

  在采访中,东药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安静娴一直住在一室一厅的老旧宿舍里,每月所得的院士补贴———1.3万元,全都留给了东药。

  2007年,已经79岁的安静娴正式退休,离开自己坚守几十年的制药岗位时,她没带走一个证书,一个奖状,一页手稿……

  50多年,沧海一瞬,安静娴为我国的医药事业贡献了一生,用自己的言行写就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