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城市垃圾38家企业进驻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
目前,我省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的企业不多,效益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内,多家再生钢铁、再生塑料企业今年在经营上都遇到了困难。“新钢材都卖不出去、卖不上价,更何况是再生钢材呢?再加上资源回收的工艺成本本身就很高,这就让部分企业的运营雪上加霜。”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尚书臣说。
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瓶颈主要有两个,除了经济效益的利益因素影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
在我省的生活垃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棉质类、纤维类的旧衣物垃圾。其实,这些垃圾是可以进行再次循环使用的,甚至可以做出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处理成本很高,因此少有企业涉足。
尽管整体实现资源循环还需要时间,但是在区域内实现循环经济却已经成为可能。
2015年6月1日,位于大连庄河的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正式成为东北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区。循环基地规划并建设了静脉产业园、动脉产业区、循环型服务功能区、循环城市示范区等7个循环节点产业区。
未来,经济区内的一切都将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垃圾被分类投放后都将被园区内的企业回收,并将生产出的产品再次在园区内使用,园区的所有能源也将来自于再生资源。
目前,已经有38家再利用企业进驻静脉产业园。今年,仅报废汽车产业的拆解产值就能达到24亿元。全部建成后,整个静脉产业园的废旧金属产业链条将实现年产值873亿元。5年之后,园区汽车拆解规模将达到每年50万吨,年处理废旧金属300万吨,得到146万吨钢铁、77万吨铜、77万吨铝、50万吨塑料。同时,这里能将大连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群”。
这一切,都从我们分类投放每一件垃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