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新高度 辽宁民营经济再出发
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经验的分享。刚刚结束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令我省政商两界都收获满满。
这次峰会,重新标记出了我国民营经济整体发展的新高度,让我们认识到了差距与不足,更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峰会,为辽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更加坚定了我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助推全面振兴的信心与决心。
正视差距 转变思想观念
今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辽宁有6家企业上榜,其中两家进入前20名。在500强入围门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与江浙等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的民营经济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质量上仍有较大差距。这一点,参会的我省企业家也感同身受。
“这次峰会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本次参会的服务业企业众多,其中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思维模式,都值得金玛借鉴。峰会让我收获更多的是思维的转变。”大连金玛集团总裁王梓冰认为。
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晓峰则表示:“我们与很多优秀企业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想要将其‘抹平’,要先从转变思维开始,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踏踏实实地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好。”
差距并不可怕,换个角度看则是潜力和后发优势。重要的是我们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努力营造出尊重民企、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出民营企业在辽宁全面振兴中的推动作用。
正如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说的那样,“东北的振兴,关键是民营经济的振兴”。唯有先转变思维才能转变做法,转变别人的看法。峰会期间,一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有类似的认识,认为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有“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自我封闭意识,要切实尊重和保护各类民营企业,呵护好企业家精神,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必将错过这个新的时代。
多维发力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本次峰会上嘉宾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确实,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我省全力构建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这些努力换来了回报,今年前7个月,民营企业在辽投资项目674个,到位资金达1137.9亿元,同比增长了48.8%。
对于环境的改善,在辽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最为敏感。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辽宁区域总裁周成斌已在我省工作4年,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感受颇深,“政府出台政策前会先向企业征求意见,重大举措实施前要请企业座谈,这些变化都让我感到鼓舞”。
如今,周成斌对在辽宁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他认为,目前全省各地的政务服务水平还不平均,标准化程度不够,期待着各级政府部门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优异的发展环境,公司也将考虑让更多的项目在辽宁落地生根。
营商环境与企业,犹如水与鱼,鱼无水难以为继,水无鱼毫无生机。
峰会过后,更多辽宁干部陷入了沉思。“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我们做了很多,但空间依旧很大。在本次会议中,500强企业家们反复提及对环境的重视和期望,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省工信委副主任申世英表示。
在申世英看来,将分配资源的权力交给市场,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辽宁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政府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店小二”,还需要多维发力,任重而道远。
突出特色 培育“专精特新”
本次峰会上,全国工商联在分析500强企业榜单时指出,今年上榜的民营企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大行业包含了316家企业。同时,企业也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共有405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程,占比达81%,较上一年增加了17家,增长率为4.38%。
当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如何找到发展空间,是个全新的课题。峰会期间,与会嘉宾也就这一问题向辽宁民营企业提出了建议。
在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程伟杰看来,民营企业要从自身发力补齐短板,要摆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政府也要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小巨人”企业,培育更多“隐形冠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承惠表示,企业要主动优化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美”,要将精力集中于优势领域上,不是把地盘做大,而是把土地深耕。
参会的我省企业界人士也有类似的看法。方大集团副总裁敖新华表示:“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最终竞争力,虽然我们在炭素领域已有众多专利技术,但未来方大还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我们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还会引进更多专业人才。”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优势开展专业化提升,推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生态环境。借鉴上海、浙江等地的经验,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同时,进一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创新融合发展,助力我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峰会虽已结束,但关于未来发展的“头脑风暴”才刚刚开始。带着这些思考前行,辽宁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一定会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