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第3天 15岁女孩被发现溺亡
最近两天,在沈阳人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直在帮忙转发一则寻人启事:小梦(化名),女,1999年10月19日出生,于4月11日13时左右,从富民桥从北往南走失,身穿粉红色棉袄,黑色裤子,背着黑皮色书包,戴眼镜,身高155cm左右,马尾辫,齐刘海,偏瘦。
4月13日14时,浑河上的划船人发现了一名女孩的尸体。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溺亡的女孩,就是小梦。
浑河北岸的岸边,家属痛哭
昨日17时许,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来到浑河北岸时,女孩的遗体被放置在岸边,身体上盖着一张竹席,仅露出两只穿着运动鞋的脚。不远处,殡葬车停在路边等候家属与女孩的诀别。
女孩家属守护在遗体旁。女孩的母亲,几近昏厥。一个满脸泪痕的女士拉着一个小男孩在河堤上。这个小男孩是女孩的弟弟,今年5岁。眼前的一切令小男孩好奇又惶恐,不停地问:“我姐姐呢?”“姐姐不是生病了吗?”“你姐走了……”拉着他的女士话音未落,泪已决堤。小男孩还乖巧地劝慰大人说:“别哭了。”
遗体边的书包里,装满了书
17时20分左右,殡葬人员来到女孩遗体边,收拾女孩身边的东西:一个黑色的书包,里面装满了书。殡葬人员拿开了覆盖在女孩身上的草席,女孩穿着粉红色棉袄与黑色裤子,身体消瘦……这一切,都与寻人启事上一致。
女孩两只手都张着,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手指僵硬,说明已死亡一段时间了。殡葬人员将女孩抬进殡仪车。
此时,女孩的弟弟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姐姐已经不在了,大声哭喊着跑向殡葬车,被家属们拉住。殡葬车要开走时,女孩的母亲更是冲向殡葬车喊着:“我要送送你!”
女孩消失后,同学忙寻人
溺亡女孩的老师和几名同学家长也赶到事发现场。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女孩是沈阳八中初三学生。据他了解,4月11日,小梦与家人发生了争吵,一气之下离开位于浑南的家出走了。发现孩子一直没回来,家人不断给同学们打电话,依然没有她的消息,于是家人报了警。从富民桥附近的监控发现,小梦曾在富民桥从北向南经过。
小梦的同学们知道失踪的消息后,都积极帮助寻找:他们曾在夜间,拿着手电筒在附近的河边、旅店寻找,还通过张贴寻人启事、网上微信朋友圈求助来寻找小梦。
有同学说,小梦曾在QQ上发日志:“让这一切都结束吧。”抱着一线希望,女孩的同学们这几天拼命寻找,没想到最不想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位家长透露,小梦学习成绩很好,在班级的前十名左右。女孩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可能是想不开到河边自杀的。“有什么想不开的呢?太年轻了。”围观的群众感叹。
真的是“一切都结束了”吗?小梦走了,不仅留给家人无尽的伤痛,还留下无数谜团。离家出走这段时间她是怎么度过的?小梦是自杀还是另有缘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马上参加中考的她放弃生命?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
应注意对孩子心理的疏导
15岁,花一样的年龄,一个还未绽放的生命为什么突然凋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心理门诊副主任彭淼表示,女孩出走溺亡,正是我国学校和家庭心理教育与生命教育缺失的体现。由于心理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往往不能正面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面对遇到的挫折。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更容易出现情感上的波动。情绪得不到宣泄也是各种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与家长,平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缓解与释放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必要时要让青少年接受心理辅导。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故,除了女孩的家人,她的同学们的心理也遭受着极大的冲击。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他们的情绪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感谢市民王先生提供新闻线索,请持有效证件来报社领取线索费)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李庆海摄影记者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