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工商局公布2014年十大打假案例
3月9日,辽宁省工商局公布了2014年度全省工商系统十大打假典型案例。据统计,2014年,全省工商12315投诉举报系统共受理消费者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等诉求215672件,与2013年相比上升6%。其中:受理消费者维权投诉18187件(商品问题投诉11596件、服务问题投诉6591件),涉及消费争议金额4784.34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22.32万元。
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
●沈阳
建材店销售假冒“劳亚尔”防水剂
2014年8月,沈北新区工商局接到举报,反映沈阳市沈北新区某装饰材料商店销售的“劳亚尔”牌防水剂系假冒商品。经查,该装饰材料商店于2014年8月15日购进“劳亚尔”牌防水剂70桶,截至案发时尚未销售。经该品牌商标所有人鉴定,该防水剂确为假冒商品。沈北新区工商局依法没收并销毁了侵权商品,并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大连
液化气公司销售掺混二甲醚液化气
2014年10月,大连市工商局在抽检中发现,瓦房店市某液化气有限公司销售的液化石油气中掺有国家明令禁止的二甲醚,且含量高达60.2%V/V。
经查,该液化气有限公司进货时没有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没有索要进货发票和质量检验报告。大连市工商局依法责令该液化气有限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了行政处罚。
●朝阳
加油站销售不合格93号汽油
2014年1月,朝阳市工商局开展流通领域成品油商品整治工作中,发现某加油站销售的93号车用乙醇汽油存在质量问题。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当事人销售的93号车用乙醇汽油其他有机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7.6%,超过不大于0.5%的国家标准。经查,当事人于2013年11月10日从某石油有限公司购进5吨93号车用乙醇汽油,有进货凭证;抽检时尚有库存1吨。朝阳市工商局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