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9.01.2015  19:40

  1月6日,是2015年的第一个农历节气“小寒”。新年伊始,回顾一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农业干部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在广大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下,多策并举,科学抗旱,取得了粮食产量71.98亿斤的好成绩,连获“十一连丰”。


  1.抢先抓早,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去年底就制订了2014年粮食生产计划,1月初组织5个春耕备耕调研组,深入9个区县(市)进行春耕备耕调研,3月份召开了春耕生产部署会,下发了《沈阳市2014年粮食生产发展意见》,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保险等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并明确将粮食生产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范畴。由于行动早,4月11日,4月29日玉米、水稻分别开始播种、插秧,均比去年提前7-10天。


  2.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014年全市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9827.6万元。加之玉米螟绿色防控补贴、飞防补贴及国家、省、市级粮食高产创建等补贴5078.11万元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27.6万亩,完成粮食作物保险面积406万亩。


        3.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为实现丰产丰收奠定基础。今年经我委积极争取共落实国家、省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99个。为扶持粮食生产,今年我市出台了“支持粮油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对20个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综合示范区,每个补助20万元”政策,全市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总数达到119个,总面积165万亩。据测产,全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水稻平均亩产均超过800公斤/亩(国家级821.8公斤、市级821.6公斤)、700公斤/亩(国家级752.3公斤、市级790.6公斤)。特别是新民市大红旗镇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09公斤。


  4.加大良种良法的普及力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年引进推广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的农作物新品种89个。其中:玉米推广了郑单958、良玉99、88、先玉335、沈玉21等高产稳产品种64个;水稻推广了辽星19、20号、沈农9816、9903、沈农18、5等品种15个。全市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普及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主推了合理密植、灌溉节水技术、机械深松、精少量机械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等项技术;水稻主推了工厂化大棚育秧、机械插秧、定量栽培、机械收获等项技术。


          5.科学抗旱,全面指导抗灾自救。在7-8月份我市局部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旱灾情况下,我委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粮食抗灾促生产夺丰收工作的通知》,邀请农业专家通过沈阳电视台宣传抗旱措施。组织农技部门的技术骨干下到受灾较重的地块实地指导救灾,安排市植保站对辽中、苏家屯等地的水稻主产区进行飞防作业30万亩。各区县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抗旱倾斜,充分发挥抗旱设施的作用。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59100人次,投入抗旱设施机电井25510眼、泵站197座,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200台套、运水车辆5050辆。累计浇灌面积89.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