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11.63%

25.12.2014  17:36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首选策略,是提升公众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

2013年8~12月,我省按照《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方案》,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监测调查在全省12个市的14个县(市、区)3793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中开展。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63%,比2008年的6.24%提高5.39个百分点,比2012年的10.46%提高1.17个百分点。据此估计,2013年我省15~69岁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大约仅有416万人。

本次监测不仅对全省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做出了评价,而且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等知识—行为—技能三方面,以及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等六类健康问题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须知出了评价。  监测数据显示,我省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19.78%、8.84%、14.39%,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46.61%、科学健康观35.67%、健康信息素养22.08%、传染病防治素养18.29%、慢性病防治素养14.99%和基本医疗素养7.09%。

2014年,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辽宁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2%,到2020年,提高到24%”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我省已建立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社区、学校、企业等为依托的工作网络。全省各级各类健康教育人员围绕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总目标,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等载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