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明绍庚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是什么?该如何培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工人技师,徐强有着自己的理解。
“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要有务实肯干的心态,敢于吃苦的精神,不断开拓的激情。 ”徐强说,制造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很辛苦,他们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俯下身子踏实做事,通过持之以恒的探索和钻研才能有所成就。
徐强说,工匠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要通过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掌握高端装备驾驭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职业素质;企业要保证那些肯做事、能成事的人的基本权益,让产业工人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让大家有获得感和归属感;要在社会树立尊重产业工人的氛围,让产业工人体面地工作。
“不可否认,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但是,在一些高端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必须依靠专业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去完成。”徐强认为,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一些繁重、危险的工作是必要的,但要实现制造业水平的提升,绝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他介绍,在德国等一些制造强国的职业教育中,除了培育研究型人才,也十分注重“工匠级”技术工人的培养,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能工巧匠是物化科技成果的主力,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能工巧匠不可或缺的摇篮。 ”徐强说。
工匠精神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省正在全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争取早日迈进中国制造强省行列,基于此,必须培养出数量更多、技术更高、愿意投身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涌现出越来越多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