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北亚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05.05.2015  10:50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春季里,厚重而崭新的和平区,乘沈阳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东风,大力实施品牌强区战略,重新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空间格局。和平区上上下下正以“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的和平精神,整装出发——以建设“四大中心”为引擎,强力打造东北亚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努力把和平区建成创业创新、时尚智慧、文明幸福的新和平。

  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京津冀一体化辐射带动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最佳的环境,让和平区可以依托东北“腹地市场”和资源的强大经济平台打造“四大中心”。这既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发展战略、实施沈阳“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需要,也是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服务业升级版的内在需求。

   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核心任务就是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根本就要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文化提升。基于当前的发展大势和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平区紧抓历史机遇,把站位和眼光放在国内国际的大格局中,立足和着眼东北亚地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重点依托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和智库资源,依托三好街既有的产业基础和品牌影响,加强区域空间整合和优势资源整合,将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为和平区未来的发展定位之一。

   建设东北亚文化创意中心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灵魂,文化创意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面对区域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同质化,只有在产业上抢占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先机,才能占有未来发展的高地。

  基于文化大区胚胎,和平区将洞开文化强区之门。和平区重点发展建筑设计创意、艺术品创作交易、现代传媒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等重点文化创意产业。以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建筑设计院、辽沈出版传媒为龙头,整合建筑设计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功能。把浑河、长白岛内河、运河建设成文化之河、产业之河。以新落户的东北最大盛京文化商城、盛京世界文化中心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为引领,打造东北亚高端文化艺术集聚区和行业制高点,加快东北亚文化创意中心建设。

   建设东北亚国际商务中心

  国际商务中心是和平区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延展平台。以现代服务业立区的和平区,处于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汇集的中心位置,具有第三产业发达的整体经济实力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聚集等优势。作为中心城区、服务业大区,和平区曾有“东北第一区”的美誉,具有足够的区域影响力,借助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依托既有的商务资源优势和各类平台,重点通过发展国际贸易,把和平的太原街、西塔、北市场等传统商贸业发展成东北亚地区最发达的、最有优势的国际商务中心。

   建设东北亚平台经济中心

  在新常态下,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方式实现供求关系的重新交汇,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大势所趋,特别是由电子商务平台衍生的“互联网+”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平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天时地利之机遇,在东北地区率先扛起打造平台经济中心大旗,运筹发展之大势。

  和平区以正在积极申报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满融领事馆国际社区、浑河满融段、新世界国际会展中心,以及一批正在快速成长的平台型企业,诸如“东北亚互联网金融总部基地”和将在浑河南岸建设的国际博览中心等,通过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搭建若干个平台,就像建若干个商场一样,促进国内国际贸易交流,把辽宁、东北乃至东北亚的优质资源整合到和平区,着力推动第三方支付、多媒体、医疗等重点服务业和新兴领域平台企业的发展,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极。本报记者杜一鸣

   新闻延伸——平台经济

  是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