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精准扶贫助25万人摘掉“贫困帽”
“以前,一家四口就靠种十几亩玉米过活,日子过得紧巴。每当孩子交学费的时候,一家人都愁眉不展。”陈庭国告诉记者,自从县里搞了产业扶贫,聘请了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引进了最新的葡萄品种“茉莉香”,村民的日子都好过了。这个春节,虽然过得忙碌,但大家伙儿都很快乐。
刚刚过去的201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一年时间内,25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贫攻坚任务。
为了摸清家底,建立精准识别系统,全省启动了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对各市的贫困人口数据进行了“一对一”审查核对,明确要求对建档立卡中有固定收入、有汽车、有楼房、已享受低保兜底政策超过贫困标准等“11种人”,进行彻底筛查清除;对通过扶贫措施、医疗救助、产业带动等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人口进行脱贫销号;各市、县对清理出的超标人口和新纳入的返贫人口,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工作程序,进行“两公开一公示”,村、乡、县逐级签字,层层把关,明确责任,确保准确性。
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全省层层落实扶贫责任。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逐级签订减贫责任状,并纳入考核的重点内容。坚持“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市领导联系贫困乡,县领导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工作机制。36位副省级以上领导联系指导有关县区的扶贫开发工作,248家省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全省245个贫困乡镇,较发达的沈阳、大连、鞍山三市对口帮扶欠发达的阜新、朝阳、铁岭三市,1791个驻村工作队参与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协调安排致富项目2300个,协调投入扶贫资金4.5亿元。
加大扶贫专项投入。2015年,省以上财政投入4.4亿元,其中,安排到户扶贫资金3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4万人发展生产。安排移民扶贫资金9000万元,实施移民搬迁3501户、1.14万人。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补助资金2250万元,建设50个产业示范基地,带动1.2万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安排培训扶贫资金1805万元,培训4.6万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整个“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14万人下降到现在的8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3%下降到3.5%。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5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新农合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下一个5年,全省81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15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掉贫困县“帽子”,179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销号。全省各市市委书记、市长郑重地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承诺,并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