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产业现状 及时发布预警指导

04.05.2015  14:55
                                                                            全面把握产业现状 及时发布预警指导
                                                                      ——中国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纪实
  
  中国绿色时报5月4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2014年,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同比增长9.5%,增速双双领跑全国。消息传出,行业鼓舞,国人振奋。
  关于林业产业,我们知道的更多。
  每个月,可以了解林业采购经理指数;每个季度,可以获知林产品进出口预警信息;每年年初,可以收到《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和《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报告》。此外,还有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数据中心,还有林业产业基础数据管理等4个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历史与实时查询。
  这是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历时12年提交的“成果”。对中国林业产业来说,客户了解、企业查询、地方立项、领导决策,有了科学的依据。
  知己知彼,决胜千里。
  一览表
  《年鉴》呈现全景的产业
  2007年底,《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首卷正式出版。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任《年鉴》编委会主任,并为首卷作序。
  一本《年鉴》,何需如此高的规格?
  总重达15吨的《年鉴》寄达全国各县级林业单位,大家展卷,顿感如获至宝。一卷在手,全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有了全景式呈现。
  它不仅有行业篇,还有地方篇;不仅有林产品分类数据,还把和林业产业密切相关的林业机械纳入其中;不仅有产业发展状态陈述,有当年度正在实施的林业规划、相关法规、产业政策,还有继续有效、需要修订、宣布废止、新近发布的行业标准……
  年鉴编辑部主任奉国强说:“管理部门不知道林产品在哪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谈得上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又怎么能够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而对地方来说,知道了产业现状,原本计划的新上项目,到底该不该发展、该找谁取经?变得简单清晰,不再漫无头绪。
  早在2003年,经研中心即着手建立中国林业产业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并建立数据库。2005年,与中国林科院资信所合作,以毛炎新博士为首的网络系统研发团队,成功地让电子采集平台上线运行,拥有数据填报、修改、纠错、审核功能,实现了分级审核、统计分析。《年鉴》的出版,是这一过程的自然延续。
  目前,《年鉴》已出版7卷。
  国家林业局局长、副局长担任年鉴编委会领导,已被国家林业局文件固定下来。每年的年鉴工作会议,则成了各省(区、市)林业产业工作总结交流平台。
  警示钟
  “监测”告知赢利与风险
  2011年,《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报告》正式出版。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担任编辑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组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在推出《报告》的同时,发布林业企业季度景气指数。
  《报告》一出版,中国农业银行每年留存,作为农业银行发放涉林贷款的参考,以指导旗下企业有效规避贷款风险。
  《报告》都包括什么,竟有如此效果?
  市场经济会有供求失衡、价格波动。如何加强供求监测、信息发布和政策宣传,制定金融及财政税收政策,调节产能总量,促进平衡供求关系,让风险和波动控制在合理区间?这是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该做的事情。
  2009年,经研中心开始林业产业监测。2010年,项目获得国家林业局报财政立项。
  监测内容包括:种植业、加工业企业成本与盈利风险预警;林产品进出口月度监测。项目得到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与密切合作。
  比如对一产的监测。用材林的桉树、杉树、马尾松、杨树,经济林的核桃、红枣、板栗、油茶,通过从种植、养护、采伐(摘)到销售的成本监测,计算出赢利水平和风险程度,进而指导科学种植。
  比如对三产的监测。项目成功收集1993年以来的林产品进出口8位码基础数据;2007年以后,又增加林产品进出口重点企业监测。大量数据的积累,可以实时掌握林产品进出口动向。
  2014年,项目组成功监测到:我国木材进口出现价格倒挂,木材过剩。究其原因,国内重点地区天然林停伐这一信息被木材出口国抓住,乘机抬高木材出口价格。2015年,国内木商根据监测成果及时调整策略,成功扭转亏损局面。
  经研中心产业室主任奉国强说:“今年计划开展主要林产品价格指数调查,为发布主要林产品价格指数打下基础。
  风向标
  “指数”判断发展的状态
  从2013年7月开始,月度中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FPMI),已作为决策参考送达局领导和相关司局,作为权威信息透过媒体发布,作为共有数据分享给重点企业。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世界公认的判断行业发展状态的风向标。当指数超过50,说明行业处于发展状态,等于50为行业停滞状态,小于50为行业衰退状态。
  林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调查和发布,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亲自批示,并担任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调查由经研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共同负责,始于2011年。2014年,项目组成功地与400多家林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参与指数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刨花板、细木工板、木门窗、木质家具、竹产品、胶合板、纤维板、指接板、木地板和造纸行业。与当月中国物流协会、中国汇丰银行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互为印证,中国林业企业当月发展状况一目了然,便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适时作出调整。
  根据年度计划,2015年参与调查的重点企业将扩大到800家以上,并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吉林、湖南、河北、江西、福建等省份进行长期合作,建立重点省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及产业监测预警体系。
  如此,指数覆盖面、产业监测权威性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大数据
  “体系”把握未来的方向
  持续工作,换来丰硕成果。
  经研中心已构建4个全国网络平台,包括中国林业产业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中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平台、全国经济林产业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省、地、县数据的在线管理。
  经研中心建立了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数据库群,包括中国林业产业基础数据库(覆盖全国36个省级单位、352个地级单位、2683个县级单位,时间跨度2007至2015年),中国林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数据库(覆盖全国重点地区400多家林业企业),林产品进出口数据库(积累了14年林产品进出口产值、产量等数据,月平均数据12万条),全国经济林产业数据库(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级单位、58个主要经济林树种),中国林业产业监测数据库(采集全国重点地区50个监测点数据)。
  项目培养了人才,奠定了拓展基础。目前,研究团队集聚了各专业、各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数十人。
  据经研中心透露:按照预想,要建立林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目前已在吉林森工集团做了演示;要不断改进监测方法,由布点监测逐步过渡到对成本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全面监测,研究应用大数据方法校正监测误差以科学评价国内企业的成本、赢利和风险;把大数据的概念和方法用到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上来,与国际和其他行业接轨。
  如此,整个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就基本形成了。
  ■延伸阅读
  《国家林业局2015年工作要点分工落实方案》日前印发。《方案》第53条明确,“抓好全国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发布重点林产品采购经理指数,启动森林生态产品认证工作”,由计财司、经研中心按职责分别负责。
  这其中,经研中心负责全国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林产品采购经理指数调查。为了完成国家林业局赋予的任务,经研中心正在组织全国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各地区协同,全面加强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国家和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