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文化舞台群众“唱主角”(图)
普通市民登上“百姓春晚”舞台表演精彩节目。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周明、崔振波摄
核心提示
近年来,抚顺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抚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在保障广大群众文化权益的同时,一步步引导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将文化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11月26日不到8时,家住抚顺市大自然小区的王秀唐便和老伴一起走出家门,来到附近的滨河公园和老年文化艺术团的团友们一起排练起新学的腰鼓表演。 65岁的王秀唐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退休后的她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了。平日里,除了和艺术团的团友们排练节目,参加义务演出,没事时到图书馆里看看书,每逢周末,更是少不了看场电影或约上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用王秀唐的话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文化味了。 ”
如今,像王秀唐这样过着充实文化生活的市民,在抚顺,可不是少数人。
文化阵地密布城乡
每天18时,抚顺人民广场上400多盏广场灯全部亮起,市民们在这里跳舞、唱歌、演奏乐器……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些广场文化活动,在儿童公园、劳动公园、月牙岛生态公园等全市各大文化广场内都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广场,放松心情,卸下一天的疲惫。
随着文化阵地建设日益完善,抚顺市城乡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更方便了,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近年来,抚顺先后建设了抚顺市雷锋大剧院、图书馆、月牙岛文化生态公园、人民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改扩建了抚顺劳动公园、高尔山公园、新屯公园;规划建设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朝鲜族文化馆、文博城等项目。同时,以“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为目标,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纪念馆2个、文化馆8个、数字影院8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47个、农家书屋61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31个、社区活动室182个。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
在抚顺,每年都要举办百姓春晚,由于报名的优秀文艺团队多、节目多,常常是分多场演出。百姓春晚以基层群众为表演主体,演员来自于全市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学生、社区居民、机关干部。舞台上老百姓自编自演,精彩纷呈;台下观众看得出神,叫好连连。
近年来,抚顺市采取“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群众文化的热情,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2013年举办了抚顺市首届合唱节,涌现出了抚顺合唱艺术团、抚顺新世界绿洲合唱团、新华一校青苹果合唱团、石化公司合唱团等一批优秀合唱队伍,通过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2012年开始,抚顺市文广局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百姓春晚”暨“抚顺市优秀文艺团队大展示活动”,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每年市、县区中心文化广场及乡镇(街道)、村(社区)休闲广场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年均2200余场,参与群众上百万人次。
如今,抚顺市文艺团体遍布城乡,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活动风生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业余文艺团队1800余支,参与人数十余万人。
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今年10月,抚顺市网络作家花千芳受邀参加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的网络小说《我们的末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国内网络粉丝众多,给抚顺市文艺创作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成为了抚顺文艺成果榜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抚顺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挖掘本土题材,弘扬主旋律”为创作方向,充分利用笔会、研讨会、文艺演出和展览、比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创作演出了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任萍的诗歌《关东,或者围城》(3首)获得全国诗歌征文大赛一等奖;尹航的散文《以家为轴心的漫步》获第二届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优秀奖;广播剧《美丽的花楸树》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在全国叫响了“抚顺广播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