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希接受辽宁日报记者专访时强调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奋力推动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
记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辽宁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创造新亮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李希: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我省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保持定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从速度下调换挡中看到质量效益的提升、民生的改善。今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2%,这一增速相对于振兴以来我省平均增速12.5%,从高速增长回落到中高速平稳增长。这个6.2%增长,是在辽宁经济总量达到2.7万亿基础上的增长,财政收入也是在3300亿基础上的增长,今年当年的经济增量,就大体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是社会就业稳定增加、物价保持稳定的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长,这是老百姓所看重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质量效益为中心,主动作为。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几项主要指标增幅明显低于同期水平,这种下行之势,表面上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则是老工业基地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我们要历史、客观地看待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问题,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在新形势下,辽宁如何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
李希: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心系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对做好辽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维护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大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东北振兴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调整充实完善了省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省政府组建了12个重点工作组,加强组织协调,抓紧推进工作。二是深入开展了“6+4”重大课题和重要专项工作调研,重在总结经验,重在发现问题,重在解决问题,重在推动工作,着力把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振兴的思路、发展的举措,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对国务院 《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提出的35条重大政策举措,分解为11个方面、148项具体任务,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条分解任务,逐项明确责任,逐级狠抓落实。四是成功举办了东北振兴央企辽宁行、全国知名民企辽宁行等一系列活动,签署合作项目944个,193个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亿元。近日,我省还要举办上海企业辽宁行活动。中央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政策带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辽宁是沿海省份,地处东北亚腹地,是联结亚欧通道的重要出海口。“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两大发展战略与辽宁关系密切,事关重大,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沿海港口将成为辽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京津冀与我省地缘相近,交通相连,经济互补性很强,依托这两大区域发展空间战略,将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技术、资本和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大国家战略在辽宁同步实施、共同发力,多重发展机遇在我省相互叠加,融合带动,为辽宁的振兴发展赢得了重大机遇。发展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抢抓机遇,全力用好机遇,切实把三大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切实把辽宁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记者:在新一轮振兴中我省怎样以改革统揽全局,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李希: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我们在扎实推进中央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任务的同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把着力点聚焦到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上,聚焦、聚神、聚力,积极有序加以推进。一是深入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今年以来,省政府已经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59项省级行政职权,向社会公开了省政府部门496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启动了全省网上审批平台建设。现在,还要继续清理并取消一批非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在全省上下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热潮。二是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措施意见,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省属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省率先实施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了18%,其中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增长了75.5%,有力带动了就业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创办、成长、创新、税费、融资、办事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难题,发展壮大了一批民营企业集团。
记者:全面认识和客观把握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态势,既要清醒地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充分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李希:我们的信心至少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是我们坚定信心最根本、最巨大的动力源。二是国务院已经出台了 《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这对我省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国家部委、金融单位、中央企业必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包括对辽宁的政策支持力度、项目投资力度。国内外以及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和重大项目,都会向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区域流动。四是经过十年振兴历程,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经验、财富和实践的积累,必将为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五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劲足、热情高,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有效激发出来,让创新创造的热情在全社会竞相涌流,让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进取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蔚然成风,新一轮振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尤其是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发生了巨大变化。振兴十年间,辽宁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希:2003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老工业基地实施振兴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制机制转型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振兴十年间,我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5%,2013年GDP达到2.7万亿元,总量在全国居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300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万元;各类棚户区改造面积达3500万平方米,连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惠及群众245万人。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完全正确的,辽宁的全面振兴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记者:在新一轮辽宁全面振兴中,辽宁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李希: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辽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辽宁既沿海又沿边,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和出海大通道,发展的空间广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先后创造了1000余个共和国工业史上的第一,积淀了上百年的工业文明,形成了较完备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技术门类;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除长海县),拥有东北最密集的空港、海港,水利、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有较强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实力,也有坚实的现代农业优势。这些潜力、优势和特点,就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我们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目标的信心和力量所在。
记者:如何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我省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提升?
李希: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我们必须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这既是现实担当,又是历史责任,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必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我们既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又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国家将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的机遇,积极争取在沈阳、大连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二是要立足于辽宁产业基础,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工业4.0时代的制高点。三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加强与中科院和央企的深度合作。四是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要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五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全球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利用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的条件,加快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继续推进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分立工作。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记者:我们各级政府将如何坚持民生为本,让改革发展振兴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李希: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越是在困难情况下,我们越要高度重视民生、全力保障民生,要把惠民政策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低收入群体、特困群众身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对扩大就业、棚户区改造、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辽西北扶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使广大群众受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我们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循序渐进;又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贫困地区、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兜底政策上,用在守住底线上。
记者:党中央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将如何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李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实现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一手抓全面推进法治辽宁建设,实现双轮驱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管理经济。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使政府组织和程序法定化。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做到决策符合法律规范,办事符合法律要求,工作接受法律监督,建设职能有限、行政有为、运转有效的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