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最忙时 这里一小时起降航班28架次
许多人了解一座城市,第一印象是从飞抵这座城市的机场开始的,机场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从1989年沈阳桃仙机场正式启用通航,到2018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902.7万人次,这座国际化枢纽机场见证着沈阳的高速发展,及其在东北和东北亚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力不断增强。
高速发展 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超过10%
7月12日,记者走进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都在聚精会神忙着各自的工作。采访时正值晚餐时间,生产运行指挥中心指挥员李剑峰介绍,这个时间进出港航班相对密集,是他们最繁忙的时段,一般要在晚上8时之后才能吃上晚饭。
作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生产运行指挥中心的骨干指挥员,李剑峰经历了桃仙国际机场迅猛发展的10年。“现在沈阳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触角如此发达,近10年,机场的飞机起降量已经增长至2倍。”
李剑峰介绍,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就像是机场的“大脑”。天上的飞机如何归巢,地上的飞机何时起航,都需要精确地调配和指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运行指挥的操作便捷度越来越好,但李剑峰却感觉越来越忙了,为什么?这10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超过10%,航线密集度越来越高,机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行模式相应的也越来越复杂。
作为机场的“大脑”,时刻保持清醒至关重要。李剑峰回忆了一次亲身经历的紧急事件:2015年8月20日航班结束后,一架南方航空公司航班在凌晨2:20分突然向机场发出请求紧急备降信号,飞机出现货舱火警。此时距离飞机落地时间不到10分钟。情况紧急,李剑峰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马上协调打开跑道灯光,通知各应急救援单位立即集结待命。不到5分钟,各单位完成集结,飞机降落后放下滑梯迅速疏散旅客,各单位迅速就位开展处置,并第一时间排除了火灾隐患。
据介绍,指挥中心在岗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8岁,1987年出生的李剑峰已经算是“老前辈”了。他笑着说:“我们这个岗位只有年轻的小伙子扛得住!”
在进行采访的20分钟里,记者身旁的指挥员们不时地调控停机位、确定起飞时间、调整航班动态,身边的对讲机几乎没有停歇。
经济腾飞 千万级机场引来“金凤凰”
转眼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入运行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形同“飞鸟”的T3航站楼面积24.8万平方米,由主楼和两个指廊组成,为国际和国内旅客合用的两层式航站楼。
依托T3航站楼,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踏上新的台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直接服务区覆盖8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75个小城镇。机场与各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并与几个城市开通直达机场城际巴士实现空地联运,客货源市场存量及增量潜力巨大,周边2400万人口城市群为桃仙机场未来发展航空运输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1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跨入全国“千万级”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行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机场能有过千万客流,不仅体现了区域经济的活力,也证实了区域枢纽能力,平衡区域发展,满足百姓需求。2018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实现1902.7万人次,同比增长9.7%。
目前,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200余条,航线网络覆盖国内各主要城市,通达亚、欧、美洲。国内航线覆盖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航线打造成为集群快线,杭州、成都、青岛、南京等国内重要城市航线加密至相当规模。
随着一条条国际航线的开通,沈阳机场作为东北及蒙东地区辐射欧美的枢纽机场地位已经确立。2012年3月沈阳机场开通直飞法兰克福航线,同年6月开通温哥华航线;2015年4月开通莫斯科直飞航线;2016年7月开通伊尔库茨克直飞航线以及罗马包机,9月开通墨尔本航线;2018年12月18日,沈阳开通直飞美国洛杉矶直飞国际航线……
今年5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又成为东北首家获批保税航油业务的机场。保税航油是国家鼓励各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航空口岸和地方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政策,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空港,形成区域枢纽中心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航空器的血脉,航空燃油的成本占航空空运成本的三分之一,保税航油能够降低航空燃油成本10%以上。也就是说,保税之后的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棵“梧桐树”,将引来更多航空公司落户。
晚上9时记者采访结束时,桃仙机场仍是一片繁忙。据统计,当天桃仙机场共起降航班454架次,输送旅客63210人,高峰小时起降航班达28架次。告别繁忙的空港,迎面而来的是灯火辉煌的大沈阳。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杜梦雅 通讯员李依枚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杜梦雅 李依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