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领跑沈阳用智造升级制造
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400余名国内外行业顶尖专家、领军人物齐聚……9月5日落幕的国际机器人大会,再一次刷新了业界对沈阳的关注。
老工业基地振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有关智能制造的这一国际盛宴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当前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未来的重要增长极优先发展———沈阳市态度坚决地提出:举全市之力,整合一切要素资源,全力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机器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将目光瞄准机器人产业,沈阳不仅有态度,还有自信。
2014年,沈阳实现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40亿元,增长42%,产品占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20%;今年上半年,实现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30亿元,增长40%。
路径越发清晰。聚焦发展需求,串联起研发、人才、服务、政策、市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正接踵推出、稳步实施。
“机器人”领跑,用智造升级制造。沈阳已在路上。
找准振兴突破口“机器人”开启发展新引擎
制造业是沈阳的王牌。哪里有国家重大装备,哪里就有沈阳制造。
而随着全球产业发展疾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市场收窄、优势缩小、引擎乏力,逼迫着沈阳制造必须加快调整、加速转型。
转向哪?如何转?是抛却原有优势进行产业重构,还是为传统制造装上新引擎,激活新动力,打通新血脉?
把握“工业4.0”发展趋势,对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实践的现实要求,沈阳市对产业基础、现状、潜力、前景进行全面梳理、纵深审视和分析预判。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当前众多发达国家重振本国经济的不二选择。国际机器人大会上,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乔治·斯穆特坦言: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下一代使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人工智能产品,这将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跨国机器人巨头加紧布局,加之国内各地区争相竞逐,产业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说,金融危机后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都处于下马状态,唯独机器人在增长,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谁抢占了先机,谁率先登临产业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对于沈阳来说,机器人产业带来的机遇还在于:沈阳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急需新的强劲引擎,将传统优势充分激活、有效放大;沈阳加快发展亟待新的产业支撑,让新经济增长点不断育出壮大,提速振兴。发展机器人产业既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壮大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发展机器人产业,沈阳还有天然的优势。这里拥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源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全球机器人产业线最全、国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沈阳新松,拥有由专业院校、科研院所构筑的强大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
需求、条件与目标高度契合,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沈阳已责无旁贷。
调校发展方位,找准振兴突破口,沈阳全面确立机器人产业的先导“身份”、支柱地位,聚内力,借外力,整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推进机器人产业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激活发展新势能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
国际机器人大会上,一个个出乎意料的场景颠覆着参会者对沈阳制造的固有印象。
可自动充电、能自主导航、拥有多种语言功能的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有着优美姿态、磁性歌声的劲舞机器人齐刷刷亮相,收获掌声、赢得喝彩之余,不少采购商、投资商还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会场之外,更多“没想到”接连上演。
“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无人工厂里,两三个工人即可轻松照看上百个工位,一排排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曲臂摆身、穿梭忙碌———在沈阳投产的我国首条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让这些科幻场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