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李要把风筝放到喜马拉雅山上(组图)
因为治疗颈椎病与风筝结缘
参加国内外比赛已花费近七十万元
接下来他准备挑战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沈阳老李要把风筝放到喜马拉雅山上
“风筝传友谊,银线连四海”,在风筝圈,有这样一句被广为流传的俗语。随着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放风筝有了新的突破,运动风筝和竞技风筝的出现,为这项传统而接地气的运动,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作为沈阳市风筝协会秘书长、于洪区风筝协会会长,李志强在沈阳风筝界已小有名气。他不仅玩儿了十多年,还要把风筝玩儿出新高度。
放起风筝来啥烦心事都没了
李志强接触过很多运动项目,但坚持下来并玩儿出花样的,只有风筝。回忆起如何接触风筝这项运动,还牵出了一段往事。“我的颈椎一直不好,严重的时候压到神经胳膊都抬不起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去劳动公园散步,听说有人放了四个月的风筝,把颈椎病给治好了。我开始还不信,心想放个风筝还能比吃药好使?但还真好使,最后不仅颈椎好了,这项运动还放不下了。”李志强说。
十多年过去了,李志强爱上了放风筝,从最开始放简单的直线风筝,到现在掌握复杂的运动风筝技巧,如今他还多了个风筝项目国家一级裁判的身份。昨天下午,李志强和风筝协会的几名会友来到于洪和谐广场,“放起风筝来,什么烦恼都没了,因为你一直在仰望天空,心胸特别开阔,连谁欠你钱都不记得了。”
运动风筝需手、眼和脑配合
风筝运动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发展,现在已不局限于一根线的直线风筝。老李平时玩儿的最多的,是四线的运动风筝。“以前都是放直线风筝,风筝放起来了,就看它在天上飘。现在我们都放运动风筝和大型风筝了,运动风筝可以在天空中不断变换造型,这对于操作技巧有非常高的要求。”
李志强告诉记者,运动风筝又称特技风筝,是伞翼飞机和传统单线风筝结合的产物,通过两个手柄、四根线的操作,让风筝在空中做出各种特技动作。“运动风筝需要手、眼和脑三者的配合,让风筝在空中做出旋转和升降的造型,或者用多个运动风筝,拼成大图案,这需要多人协同操作。”
为外出比赛已花费近七十万
上个月,在潍坊举行的第35届国际风筝会上,李志强和他的队员获得运动造型第二名、大型软体第二名、空中串类第三名以及团队优秀表演奖。
说起风筝比赛的规则,李志强介绍道:“简单来说,大型软体风筝比的是造型和工艺,要有创新,且要在放飞后一定时间内停留在评分区,少一秒都不行;运动风筝要看表现的技巧和花样,以及操作的娴熟度,不能失误。”
说着,李志强捧起蜻蜓造型的大型软体风筝,为了保持创新度,他特意花两万买下蜻蜓风筝三年的产权,“就是说谁也不能做、谁也不能卖我这个蜻蜓造型的风筝了,参加比赛更不行。”十多年来,老李购买风筝的支出超过十万,如果算上国内外参赛的费用,“到现在得有七十万的花销了。”
要在喜马拉雅山上放风筝
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为面积达2600㎡的中国结风筝,“那个风筝没有20个人放不起来,是国内最大的了。”据李志强介绍,他有一个由世界风筝大师、新西兰人皮特林设计的摇鱼风筝,“展开的面积能达到360㎡,在沈阳应该算是最大的风筝了,花了一万五呢!”
不过,做到沈阳最大显然不是老李的最终目标,“下一步,我准备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把风筝放到喜马拉雅山上去!”为此他一直在筹划,准备今年9月开车奔赴拉萨,然后深入喜马拉雅山腹地,在高海拔地区放飞自己的风筝。现在,他正在向相关部门申请,要把风筝玩儿出新的高度。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周舟 摄影记者 王江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周舟 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