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扬帆,大爱无疆——冈比亚青年中国追梦

06.08.2022  21:02

如果说,“医生”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力量的职业,那么“援外医生”则为这个职业增添了更多责任和担当。这是冈比亚青年拉民在中国医科大学学习、生活的三年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的。

近日,拉民向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提交了申请,希望加入具有59年历史的中国援外医疗队,为援外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中国,实现医生梦

40岁的拉民来自西非冈比亚,三年前,他通过层层选拔,光荣地获得了中国医科大学留学的机会。

在来中国求学之前,拉民已经作为外科医生执业数年。在工作中,他遇到了很多疑难杂症,而冈比亚整个国家目前仅有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

我们国家虽然只有200多万人,但是对神经外科手术的需求非常大。我希望能学习中国先进医疗科技,为人民健康服务,”拉民说。

明年夏天博士毕业后,拉民将以脑神经外科医生的身份回到冈比亚,成为整个冈比亚第二位脑神经外科医生。美好的职业前景是拉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医科大学求学的原因。

中国医科大学老师们都对这个勤奋的西非留学生十分关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

在发现他有与中国患者沟通不畅的问题后,拉民的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鼓励拉民一方面要好好学习,提高医学技能,另一方面去见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学院的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龙锦。

中国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学院的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龙锦

作为中国(辽宁)援助冈比亚第三批领队,龙锦老师此前在拉民的故乡冈比亚工作了一年多时间,救死扶伤,获得了从冈比亚民众到政府的一致好评。

我们当年也遇到了类似的医患沟通问题,想了好多办法,比如用短句、书写甚至画画的方式。”龙锦老师介绍。“最关键的是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想尽办法把患者治好。

通过龙锦老师介绍,拉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中国医生不远万里地去帮助过冈比亚人民解除病痛。

来中国学习、 实现神经外科医生的理想即将实现,但是拉民心里有了新的疑问----这些中国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骨干,衣食无忧,为什么要抛家舍业,不远万里去非洲呢?

大爱无疆,救死扶伤

实际上,从2016 年中国与冈比亚恢复外交关系之后,按照国家安排,辽宁就承担起了医疗援助冈比亚的光荣使命。

过去五年间,辽宁已经向冈比亚派出五批医疗队员。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省内最顶级的医学机构。队员们普遍都是科室的骨干,年富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我是中国医科大学的学生。但是没有想到,我的老师们有这么多人去我的家乡冈比亚。尤其是在疫情下,克服各种困难,逆行万里去非洲。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拉民说。

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援外医疗队在非洲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拉民在龙锦老师的介绍下,找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副教授富丽老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副教授富丽

作为十几年前被派往也门援助的援外医疗队一员,富丽老师克服万难,治愈了当地大量的 女性患者。

富丽老师回忆,当时因为语言沟通问题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后来克服各种困难,用一切机会和当地人学习。最终通过了 语言关,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患者的信赖。

当时国际电话也不方便。家里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我在两年援外工作中失去了两位亲人。

富老师的援外经历让拉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无论何时何地,哪里有需要就要冲到哪里。富丽老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拉民,他开始明白中国医生的坚持与信仰。

最触动拉民的是刚刚带队抵达冈比亚的第五批援外医疗队长孙佳星。作为父亲,两人在出国追梦中,都遇到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教授孙佳星

家里最不支持我援外的就是我的女儿,她刚刚六岁。但是医疗援外也很重要,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来冈比亚后也发现,的确有很多卫生健康工作需要做。”孙佳星说。

和龙锦、富丽、孙佳星的对话让拉民陷入了深思,萌生了新的梦想——能不能为援外医疗队做点什么呢?

中国经验,世界分享

这种想法在拉民心中翻涌,让这个性格腼腆、专注于学业的留学生鼓起勇气,敲开了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磊教授办公室的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要加入中国医科大学援外医疗队,需要什么条件呢?

在与陈院长的谈话中,拉民了解到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光荣历史,作为一名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成员的辛苦与光荣。

陈院长介绍,中国早在1960 年代就开始了医疗援外工作,当时中国自己也很困难,但是一直无私支持亚非拉人民的卫生健康工作。

作为来华留学生,你有跨文化沟通的特殊优势,可以帮助非洲患者和中国医疗队做好沟通,帮助到更多地人。”陈磊院长说。

此时此刻,拉民已然明白,他的梦想不仅是成为一位收入丰厚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是加入医疗援外的光荣事业中,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中国医科大学 的支持下,拉民组织志同道合的中外同学们一起探索如何融入医疗援外的光荣事业中。

辽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各种压力。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援外医疗的16字方针----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前驻冈比亚的马建春大使说。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