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纤局《2014/2015年度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总体质量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度

22.01.2016  12:13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杨 蕾)中国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中纤局)近日发布《2014/2015年度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综合质量有所提升,自然条件、产业政策、市场形势、生产环节等均对棉花质量产生影响。

      《报告》以本年度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的细绒棉(重点是新疆监管棉花)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公证检验涉及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5个,涉及加工企业1542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3.81%,检验量2271万包,514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30.51%、30.61%,检验量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

      质量指标方面,《报告》统计分析了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颜色级以白棉和淡点污棉为主,白棉2级和白棉3级占比最多,淡点污棉主要集中在淡点污2级;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气候影响棉花颜色呈乳白色,略带棉花本色黄,淡点污棉占比较高。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档,占比为93.95%;全国各省轧工质量为中档的棉花比例均占到90%以上,浙江、湖南两省达到100%。从纤维长度来看,平均长度和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两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长度指标体现在25~27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显著下降,而30~32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有所增加;长度整齐度指数指标表现在低档及以下的棉花略有下降,而高档及以上的棉花大幅增加。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两项指标较上年度均有小幅回升;其中,马克隆值主要表现在A级占比显著增加,C2档过成熟棉占比小幅降低;平均断裂比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新疆棉该项指标略有回升,其他大多数省份棉花的平均断裂比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比各省数据来看,新疆棉表现最为突出。新疆2014/2015年度棉花与上年度相比,长度增加0.3毫米、长度整齐度增加0.3%、马克隆值A+B级占比增加6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提高0.7cN/tex,总体质量状况明显好于2013/2014年度。

      《报告》认为,除了天气因素的影响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对棉花质量的提升影响甚大。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鼓励棉花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促进以棉花良种、精量播种、机采棉等为代表的精准棉花种植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专业仓储+在库公检”的制度设计有效避免和杜绝了不良棉花加工企业样品造假的行为,使公证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得以提升,棉花质量的真实性得到有效增强。另外,品种、栽培管理与交售流通环节、采摘方式、棉花加工等生产环节的因素也都会影响棉花质量。

      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防止流通环节中人为的质量破坏,保护棉花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我国棉花的整体可纺性,《报告》提出建议,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兴棉力度;继续加大棉花质量监督力度,提升国棉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