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坊“伤情”下周上报国家文物局
事发后仍有车辆在此区域进出-本版图片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张诗尧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主任记者虞禄洋记者高巍) 沈阳故宫武功坊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国宝级文物,其被撞受损的情况得到社会关注。
昨日,相关部门透露,武功坊伤情经过专家鉴定,计划将于下周上报。报告的内容还包括修缮的方案、经费等,报告经省市文化和文物部门审批后,将送达国家文物局。预计,修缮工作将于今年春天展开。
已伤到木质层
被撞戗柱须重新翻修
沈阳故宫武功坊最近一次修缮和加固在2013年。修缮工作由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完成。
昨日,记者采访到该公司负责人之一的冯卫国,他也是沈阳故宫武功坊修缮的负责人。
冯卫国说,23日武功坊被汽车撞伤后,戗柱已经露出木质部分,12道修复工序必须重来,也就是必须重新翻修,而不能做表层维修。如果仅是表面麻层和漆面受损则可以表层局部处理。目前,从外表还看不出整体木质结构有严重的受损,仍需进一步研判。
冯卫国介绍,2003年文德坊和武功坊由他们负责修缮。在2013年的修缮中进行了加固。武功坊戗柱内部木质是崇德二年(1637年)时的原木,后来修缮时采用传统工艺在戗柱上打腻子,然后要以猪血、砖灰等配成灰料,经过层层铺垫打磨……最终给戗柱包裹起来后经过了12道工序。这就是“刀麻灰”或“披麻灰”工艺,多用于墙面等处。
修缮过程不亚于考古
传统工艺维修至少一个月
如果借助现代工艺,武功坊的修缮也就是10天左右,而采用传统的12道工序至少需要1个月,如果按照依据古法维修的时间规定,那时间将会更长。比如头几道灰上完后,古法需要经过一个夏天,或者叫一个雨季,这样包浆才会饱满,但工期将持续到秋季。
在刷上两层灰后,还要将一层薄薄的麻线均匀地压进地仗中,有了这层麻,“防护服”会变得更有韧性,不容易脱落、开裂,颜色也将自然饱满。单纯刷油漆,并不能确保戗柱不被雨水腐蚀。因此在刷漆之前,戗柱要上三次麻、五次灰,一方面是方便刷油漆,更主要的是,能起到防水效果。施工刷的灰也是有讲究的,需要在传统的白灰中加入桐油。
在现代,寻找古法12道工序的原料的费用并不一定很贵,但有这种古法手艺的人太难找了。目前,这样的工匠每天的报酬得四五百元。
此外,武功坊是一宫两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属于国宝级文物,因此修缮过程还有可能遇见麻烦事,不亚于考古。就是翻修过程中需要对每道工序记录、拍照、存档,已备后人修缮时参考。以故宫修缮红墙为例,每块砖拆卸都要编码、记录、存档,修缮时还要依此方法存档,这也是需要时间的。
肇事现场的乱石堆谁放的?
水务集团:施工后已填平视频显示是商户搬的石头
事发时车辆撞上的碎石堆仍没有被移走
据事发地附近一家商户反映:十多天前,该路段自来水管出现问题,水务集团工作人员来此处修理后,只将残土填上,并未将石头清理彻底。随即,肇事轿车才在撞上该石堆后,又撞到了戗柱。
“如果当时把这些石头回填,就没有这些事了……”该商户说。
17时55分许,记者通过沈阳水务集团沈河营业处工作人员了解到,十多天前,确实有工作人员修理了该处地下水管。工作人员说,修理后按集团施工的工程要求,已将现场清理干净。
“我们有施工后现场处理的要求,路面必须是平整的,所以当场就将地面填平了。”工作人员介绍,故宫门前地面铺的是条形石,施工人员没能力恢复。所以将石头搬到附近一棵大树的围栏里,该处围栏在人行道上,对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不会有影响。
另外,在23日事发当天,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已经到现场了解情况。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摆放在路边的石堆,是被附近一家商户后搬出来的。
该工作人员说,水务集团可以保证,已经在施工后就把路面清理平整了,这个石堆不是维修工人摆在路边的。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徐征
现场回访
武功坊戗柱被撞第二天步行街车行依旧石堆没清。
昨日,在故宫武功坊戗柱被撞伤的第二天,沈阳路禁止车辆通行的步行街上,轿车、电动车、自行车畅行依旧,而路边施工后未处理的石堆,依然没有人清理。
戗柱裸“伤口”围观市民心疼
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武功坊前,戗柱的受伤部位并没有被围栏围起,引起不少经过此处的市民围观,并不时用手抚触“伤口”。
“太悬了,这要是撞倒了得多心疼,咋就那么不懂事,非要开车往这里走?绕个道或者下车走两步,能累到哪去?”一位围观市民说。
在此处做生意的一位女士认为,此处就不该有任何车辆通行,“要是步行街,就要当纯粹的步行街,凭啥有证的就能在这里停?多走几步停个车能咋地?还有,这条街应该从路口就开始步行,现在路口那块可以行车,出了事就容易撞到这些文物!”
记者目击:协勤放行送货轿车
在现场,沈阳路故宫东西两侧禁止车辆通行的区域内,车辆依然可通行。
两侧路口的“通告”上写明: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从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沈阳路二段改为步行街,禁止一切机动车、人力车、自行车通行。
可就在通告旁,不仅带有“通行证”的机动车仍在步行街穿行,自行车、人力车、电动车也对该通告置若罔闻,自由穿行。
“以前也是不让自行车和电动车过,很多人不听,有的还骂我们,打我们,后来就不管了。”一位守在此处的相关人员说。
记者掐表初步统计:从13时40分至14时40分,共有60余辆自行车、30余辆电动车骑上步行街。此外,还有一辆黑色轿车,因自称给商业街里的商户送货,协勤员也给予了放行。
在步行街路口的内部停车场,里面停了十几辆轿车,一位工作人员守在门口。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门口,一位保安介绍,戗柱被撞后,有传言称原来的通行证将不再有效,过阵子或将使用新通行证。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徐征
引发关注
数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呼吁:
门前应严格执行车辆禁行
1月24日,本报报道的“沈阳故宫门前武功坊戗柱被撞”一事受到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数十位代表、委员表示,将分别以建议、提案的方式呼吁保护文物送交即将召开的“省两会”。
昨日,省人大沈阳团代表以及政协文教组委员数十名形成了关于保护沈阳故宫周边文物安全的建议或提案,准备带上“省两会”,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保护文物。
省政协委员、沈阳市皇姑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栾曼表示,目前最迫切的就是将车辆和古建文物分开,建议将故宫门前的沈阳路收归故宫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车辆禁行规定,“今年省两会,我将联合同组的委员们一同向大会提交相关提案”。
省人大代表、北方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霍起表示,沈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当得到安全保障,之前下马碑被撞的前车之鉴却未能得到重视和保护。
已经多年关注沈阳故宫周边文物安全的省政协委员、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民表示:“今年将会把沈阳故宫及其周边文物安全形成提案带上省两会,建议采取车辆外围绕行,周边建设停车场等措施解决文物安全问题。目前已经起草好草案,并且联名数十位委员形成提案。”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主任记者刘桐记者杨宇
事出有因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
故宫没有门前路段管辖权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在介绍进展情况的同时,李理也无奈道出了武功坊的管理困境。
两任院长呼吁拥有沈阳路管辖权一直没实现
对于武功坊所在沈阳路路段,虽然是步行路但却始终有车辆通行的问题,李理也道出了其中的苦衷。
据介绍,自去年11月开始,沈阳故宫博物院出台规定,内部员工车辆不再驶入,而是停放在沈阳故宫外的出口停车场。但是,车辆驶入禁行路段内,仍旧无法完全避免。
“这是因为,一方面这里是消防通道,消防车辆必须要通过;同时部分公务用车、院内必需使用的货运车辆仍旧需要通行,所以不可能完全封闭。”李理介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车辆能够继续通行,很大的原因在于,“沈阳路的管辖权目前不在沈阳故宫,包括路面维修等都不由沈阳故宫方面实施。我们前两任院长就开始呼吁,希望能把这条路的管理权哪怕是文德坊、武功坊内的一段划归我们来管理,但是一直没有实现。”李理无奈表示。
国外类似情况采用可收缩金属柱
此外,武功坊路段的地理特点,也让这座文物在原地保护成了难题。
沈阳故宫方面曾经设想在文德坊、武功坊处设立保护栏杆,但是武功坊宽度有限,保护栏杆一旦设立,将会影响到来往车辆的通行,特别是阻碍消防通道。沈阳故宫为木制建筑结构,防火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武功坊这座文物建筑怎样保护才能尽量避免类似问题发生,李理告诉记者,国外面对类似的文物建筑时,有一种保护方式是采用可收缩金属柱,平时金属柱升起,一切车辆禁行;当有特殊需要时,工作人员操纵按钮,让金属柱收缩到地面之下,车辆通过。
“从肇事时段的视频监控看,现场车辆车速飞快,当时虽然有24小时值守的管理人员,但是也不可能拦住这辆车。如果有金属柱保护,或许能有所作用。”李理说。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高巍
记者调查
通行证共发300多张
沈阳故宫武功坊被轿车撞伤后,有市民反映仍有车辆在穿行武功坊,这对武功坊的安全埋下隐患,而沈阳故宫下马碑被撞碎的前车之鉴让人记忆犹新。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穿行车辆中有悬挂通行证的。通行证上印有“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警察支队沈河区大队”,“沈阳市沈河区中街商业区管理办公室”三个单位公章。事发当日,以上三个单位或其职能承接单位均否认发放过通行证。
昨日,沈阳故宫博物院证实,通行证的发放和管理主要由交警部门负责,共发放300多张通行证,分别发放给沈阳故宫博物院、消防队和沈河公安分局。
对此,交警部门解释说,以上三个单位曾对沈阳路沈阳故宫博物院门前路段管理权协商过,后来上级部门形成文件,发证由三家部门共同协商认可,申请人可向沈阳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申请,经三个单位同意后发证。该路面的交通管理确实由交警部门负责,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不过承接“沈阳市沈河区中街商业区管理办公室”职能的部门坚持,原部门不存在公章就没有效力了。
针对三部门在2006年下发的“沈阳路二段改为步行街,禁止一切机动车、人力车、自行车通行”这一通告,以上部门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消防通道,相关单位公车,和临街商铺及工程、运输车辆等通行。
然而,以上部门没有给出这300张通行证的具体名单,也没有给出申领的具体条件,更没有给出违规的处罚规定。
昨日,交警部门加强了现场的交通管理,未悬挂通行证的车辆不允许通过了。但车辆穿行武功坊和文德坊的情况仍在继续。对此,有市民表示,下马碑式的惨剧一两次还不够吗?
300张通行证都发给谁?要不要这么多?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的通告还有没有法律效力?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主任记者虞禄洋
专家声音
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
城市文保意识需要提升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管理制度是够用的,但是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对于武功坊的受损,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实际管理更加重要。
“沈阳路作为步行街,已经是一种管理制度。”陈伯超认为,沈阳故宫方面对武功坊的日常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问题在于,究竟什么车辆才可以通行?除了必需的消防、公务等用车外,还有什么车可以通过。当然,对其他车辆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进行,而不仅仅是沈阳故宫,这甚至是需要我们整座城市文保意识的提升。”
对于武功坊的原地保护问题,陈伯超认为简单地设立隔离保护杆或者外罩并不适合。
“沈阳故宫是文物建筑,其本身就具有价值,但如果为了保护而设立保护桩、隔离栏杆等,甚至关闭文物建筑,那就是过度保护。一方面人为地破坏文物和景观,另一方面也有矫枉过正之嫌,毕竟开放文物建筑是为了供人参观和了解历史,不能以保护为名简单一关了之,那文物的意义就没有了。”陈伯超说,“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制度的落实和管理的细致,人们进入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后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文物管理部门也要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高巍
律师分析
肇事司机或担主要责任
搬动石头一方也要负责
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曾祥辉表示:事故肇事司机应承担主要责任,搬动石头的一方也要承担责任;此外,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水务集团施工方有保存原现场用料的义务。
首先,司机的车速是可控制的,路面也是能看见的,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可预见的。当肇事司机因车速过快、未及时躲避石堆而造成戗柱受损后,肇事司机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其次,施工方如果是按照施工的标准流程,在施工后第一时间处理了现场,则没有责任;如果没有按照规范处理现场,则要承担责任。“我的观点是,虽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但毕竟是施工方改变了路段,如果施工结束后剩下的材料已经废弃,就应该由施工方将废料拉走;如果剩下的材料依然可用,则施工方有妥善保管原现场用料的义务,起码应该保证现场用料不能被其他人随意挪动。”
最后,如果是商户将石头挪到行人常走的路面上,则商户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此外能证明此路段石堆被谁挪动的视频,是一项重要证据,应妥善保管。
城市记忆
武功坊一度颠沛流离——
曾给无轨电车让路搬至北陵十余年
1637年,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武功坊牌楼落成,成为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
您知道吗,这座陪伴了沈阳人几百年的武功坊曾在上世纪两次搬迁,上世纪70年代,为了无轨电车能够穿城而过,文德坊与武功坊被搬迁到北陵,直到1986年才又迁回原地。
武功坊曾经有大门一旁有“皇家警卫室”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专家佟悦介绍,文德坊、武功坊均建于1637年,其落成时间标志着沈阳故宫的建成,这里也是清代百姓惟一能走到的距离皇宫最近的地方。
根据资料记载,文德坊、武功坊为传统的木质接榫结构,基本没有使用钉子,坊上有黄绿色琉璃瓦覆盖,显示建筑的皇家身份。“在整个清时期,文德坊和武功坊中间的路段被称为‘金銮殿前马路’,对外并不通行,两坊下也并不是今天这样中空的,而是其下有木质大门,门侧有两间房子作为警卫室,普通百姓不能通过这里,只有文武官员分别从两侧通过前往大清门,继而进入皇宫,所以这里在清时是故宫前的东西两门,又被史料记载为‘左右阙门’。”佟悦告诉记者。
直到1923年,这条皇宫马路才对外开通,首次通车。最先获益的就是位于沈阳故宫东侧的消防队,有火警时,不用再绕行。
为铺设无轨电车迁走两坊
“在1972年到1973年之间,文德坊与武功坊被搬迁到北陵公园,相隔不远地被放置在陵寝墙的外侧。”佟悦告诉记者,之所以搬迁文德坊与武功坊,主要原因是为了给即将开通的无轨电车让路。
此前,沈阳城外通行有轨电车。无轨电车从怀远门所在马路穿城而过直抵抚近门。这一段无轨电车的路线中,就需要通过文德坊与武功坊中间路段,而两坊的高度不够,将影响到无轨电车的电线铺设。文德坊与武功坊被搬离原址,迁到北陵公园。沈阳故宫门前接通了无轨电车,10路和13路两条线路在沈阳故宫门前穿过通行。
回归历史武功坊被迁回原地
1985年佟悦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第二年,他亲眼目睹了文德坊与武功坊又被重新放置在了沈阳故宫的东西两端。
“文德坊与武功坊被搬离的时间并不算长,在北陵内保存较好,同时木质结构便于拆装,通过图片对照和见证人的回忆,我们很快进行了原址复原,我还记得当时附近居民看了都说,‘这才叫故宫嘛’。”佟悦回忆。
“所谓坊也就是牌楼,是一种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纪念的是建筑的完成,标志的是这里是皇宫。如果从完整性上来讲,甚至可以考虑从两坊开始设为沈阳故宫的游览范围和售票地点,恢复清时原貌。”佟悦建议。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高巍
事件延伸
我省部分裸露在外文物保护现状堪忧
沈阳故宫武功坊戗柱被撞受损后,类似必须裸露在外的文物保护单位如何面对自然和人为可能存在的伤害,成了关注的焦点。
根据辽宁省文保专家透露,目前我省裸露在外的文物数量不少,很多需要保护,但是涉及经费、管理等问题,很多在野外的文保单位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
昨日,本报记者就我省部分裸露在外的文物保护现状,展开了调查。
汉卿体育场目前仍旧闲置
位于北陵公园东南侧的汉卿体育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体育场。
据记载,这座体育场是由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杨同时还是帅府西院红楼群的设计者。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就是在1929年的这座体育场的跑道上,一举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名扬全国。
2007年,随着沈阳体育学院搬迁新校园,这座国家保护建筑陷入沉寂,无人使用的状态持续多年,导致建筑损毁严重。
杨宇霆墓已圈起围栏
去年10月,有网友爆料,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宇霆墓变成了天然的垃圾场、骡马圈。多年来,杨宇霆陵墓一直裸露在乡间,华表、石兽大都已经倒了,精巧部分被人砸坏盗走,到处是垃圾。虽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文物部门既没有投入资金也没有专人看守。
昨日,沈阳文保志愿者陈赫告诉记者,目前杨宇霆墓外围已经被圈起,禁止外人入内,防止对该处文物的进一步人为破坏。
葫芦岛13处国宝文物中“锥子山长城”隐患最大
葫芦岛市有13处国宝级文物,其中锥子山长城因远离居民区存在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
昨日,葫芦岛市文史办副主任、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恺新介绍,葫芦岛市有兴城古城明清城墙、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古遗址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恺新介绍,在这13家国宝文物中,锥子山长城的安全隐患属于最大的。安全隐患大主要有3点:1、地址偏僻,远离居民区。2、缺乏必要的安全管护力量。在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力,也不可能安监控。3、随着自驾游升温,很多“驴友”保护意识淡薄,爬长城将城砖拿走。
葫芦岛百年石旗杆被撞断,赔了13.4万
因为车祸,葫芦岛市南票区明性寺石旗杆被撞断。
事发2008年2月,27岁的肇事者张某当日被刑事拘留。法院审理认为,明性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前旗杆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判罚司机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车主李某赔偿13.4万余元。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高巍杜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