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女律师推迟备孕 捐造血干细胞救娃
32岁的她正在备孕,却突然收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到底是怀孕生宝宝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仅仅纠结了一天,她就作出决定,怀孕可以推迟,救人刻不容缓。
昨日上午,在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李女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来挽救一名6岁儿童的生命。李女士也成为辽宁省第2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得知配型成功激动到语无伦次
李女士是沈阳一名律师,2016年在中华骨髓库举办的一次活动中,她留下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因为对于很多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我希望可以配型成功,挽救生命。”
留完血样之后就是无尽的等待,由于非亲缘人群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四万至十万分之一,所以很多志愿者都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消息。“我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一直等待着。”
今年6月份,李女士接到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和一名6岁的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如果李女士同意捐献,将会做下一步的高配和检查。“我当时真的非常激动,说话都是语无伦次的,我也觉得自己好幸运,采集3年以后就能配型成功。”李女士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捐献。“我采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捐献,别人等了很多年都等不到的事情我等到了。”李女士说等待了3年的这一刻终于到了。
家人最初反对捐献
兴奋过后,另外一件事却让她非常纠结。“当时我和先生一直在备孕,我今年已经32岁了,年龄确实也不小了,如果再往后推就成了高龄产妇了。”于是李女士去找丈夫商量,不出所料,丈夫最初也是反对的。
“我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顾虑:一个是怕捐献对她的身体产生影响,另一个就是怕影响怀孕,毕竟年龄已经挺大了。”李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说。除此之外,双方的父母也是反对的。无奈之下,李女士回绝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
第二天李女士没有上班,在家休息,但是她心里总是不平静。“我写了一天毛笔字,但心就是静不下来,我觉得我必须得做。”李女士觉得得有个先后顺序,配型成功先到了,那就捐献,怀孕往后推。“如果是先怀孕了,我只能是放弃捐献。”自己想通了以后,她就开始想办法说服家人。
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家人
李女士向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要了很多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也问了几位已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详细了解捐献的过程,以及捐献完以后身体的反应等。带着这些医学资料,她又一次去找丈夫谈话。“而且这一次我用法律人严密的逻辑去跟他讲道理,让他找不出任何一个漏洞。”李女士说她家里人都是非常讲道理的,了解了这件事的方方面面以后,丈夫终于同意了。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谁家都有孩子,我们自己如果遇到了这种事,该是什么心情呢?怀孕可以推后,但是那个小孩等不了。”李女士说。
“虽然担心还是有的,但是我妻子很坚持,而且她做的是救人命的事儿,所以我会跟她站在一起支持她。”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6月初配成功后,就开始高配、体检等项目,李女士也都全力配合,而每一项检查也都合格。8月17日,李女士如愿以偿地进入医院,开始打动员剂。“从初配到最后捐献还不到3个月,算是很快了。”
8月18日到21日,李女士注射动员剂,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当中,为捐献做准备。“一般人打完动员剂以后会出现腰部酸痛的症状,这都是正常的,我反应比较小,感觉没有什么不适。”
昨日早上8点半,捐献正式开始,好久没有扎过针的李女士一开始有点紧张,好在整个捐献过程中,丈夫李先生都是一直陪在她身边,渴了给她端水、冷了给她盖被子。中午11点左右,捐献结束,下午志愿者就将造血干细胞送到了患儿身边。而一同送去的还有李女士为患儿选的童书《小王子》以及李女士亲手写的信。
初到沈阳就加入公益组织
2015年李女士来到沈阳工作,一来沈阳她就加入了阳光志愿团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养老院、福利院,捐钱捐物,并且帮老人和孩子做一些事。
在一次活动中,她听说和平区聋哑协会需要一个可以公益讲解法律知识的人,要定期地开展一些法律讲座,李女士知道后马上联系,并且承担了这份工作。“因为我是手语爱好者,之前也学过一些手语,所以可以和聋哑人进行简单的沟通。”此后,她又加入辽宁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成为公益的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并且积极参加组织的公益活动。
“4年多,我已经记不住参加过多少活动了,只要有时间就会去。”除了参加线下的活动,网上发起的一些捐款她也会参与。“我觉得做公益就是量力而行,我做的事不是轰轰烈烈的,但是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的内心就会得到平静。”
18-45岁市民可申请
加入中华骨髓库
沈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解释,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到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窦伟介绍,沈阳市已有1.5万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但统计显示,我国有近500万白血病患者,并且每年新增4万,入库志愿者却没有突破300万,形势很严峻。窦伟也呼吁18岁到45岁的市民,携带身份证到当地血站和献血屋留取8毫升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奉献爱心,挽救白血病患者。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胡婷婷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