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榛子是咱村“金疙瘩”

21.11.2014  16:52

  “榛子苗秋栽要在10月末,株行距长2米、宽3米,每亩用苗110棵。”

  11月20日,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农民张凤燕的家里,炕头上坐了10余位村民,他们手捧小本认真记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带头种榛子远近闻名

  说起张凤燕,那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榛子种植大户,种植榛子已有八个年头了。她栽种的榛子个儿大、皮薄、产量高,今年赚了七八万,上门取经的村民都踏破了门槛儿。张凤燕可不保守,她不但把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村民,还把培育好的榛子种苗送上门。

  与张凤燕一样忙碌的还有村民白庆深,一入冬就老往山上跑,他牵挂着自家秋栽的10亩榛子苗呢。“咱村‘六山一水三分田’,耕地面积就那么疙瘩一块,过去,村民们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业。但仅靠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也就勉强维持生计。”

   榛子是个宝农民受益

  2006年,公主陵村进行了林权改革,许多当地农民取得了林地经营权。这时大家才发现,那满山的榛子林原来是个宝呀,小小的榛子拿到市面上一斤能卖上二三十块钱呢。得知这小榛子是个值钱的山货,白庆深心里喜滋滋的。“咱家当初承包的90亩山地,大多是榛子林,真是捧了个聚宝盆呀!”从此,白庆深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精心侍弄榛子林。“咱这里出产的榛子皮薄仁大,不用出门,榛子便能卖得一颗不剩。这几年,榛子给我带来的收入能有30多万呢!”白庆深一脸的满足。

  从公主陵村村民们对榛子重视的眼神里,张凤艳又看到了商机。既然榛子这么值钱,村里又多山,势必这榛子产业也要大发展了。于是,张凤艳就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育起了榛子苗,在人们忙着收榛子的时候,她选育的优质榛子苗也十分走俏。

   成立合作社抱团发财

  村民们种榛子心气儿日高,但也遇到了烦心事——缺乏技术,不懂管理,榛子的产量一直不高,这可咋办?必须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个大产业!

  2008年5月,四家子蒙古族乡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亮相了,它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让貌不惊人的野生小坚果,摇身一变,成为致富的“金疙瘩”。

  “你说万亩榛子林连片种植,那会是啥阵势?”站在一片原本是闲置荒地的山坡上,白庆深告诉记者,今年全乡鼓励农民在荒坡、荒地上发展榛子种植,已完成整地3000亩,栽植1000亩,万亩“榛子之乡”指日可待!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