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振兴迈步子

30.05.2016  09:52

  暴跌论、断崖论、崩溃论……在一些对东北经济唱衰声中,记者深入沈阳这座东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入企业,进社区,访居民,探访真实的沈阳经济。

  单从增速上讲,今年一季度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略有下降,但一般预算收入基本持平,地方税收增长7.8%,税收占预算收入比重提高6个多百分点至84.3%,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工业用电量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和11.8%。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们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四个着力’的要求,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力争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子。”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

   精准投资,优化供给侧

  新年伊始,沈阳生产的中华V3越野车热卖,仅第一季度就销售4.8万辆,带动华晨中华产值增长137%。华晨集团几年前打造的这款小型SUV,一下切准市场的兴奋点。

  年初,华晨宝马的新发动机工厂在沈阳铁西区投入运营。这是宝马集团在欧洲以外建立的第一个发动机工厂,将让宝马在沈阳的两大工厂实现本地采购发动机。

  “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我们现在更加注重精准投资,实现中高端供给。”沈阳市长潘利国说。变化在悄然发生,大水漫灌成为过去时。一季度,虽然投资增幅下降,但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沈阳市确立的87个重点项目,新兴产业、新兴业态超过一半,非公投资超过82%。

  在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占地2600亩的厂房内,连片的蓝色钢结构车间拔地而起,32座厂房、3000名工人同时开工……利源轨道车辆项目正在建设。3年后,这里将年产3000台轨道列车,年产值达250亿元。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企业进入轨道列车生产领域。

  由国务院批复的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铁西区,德国库卡机器人、西门子智能交通研发中心、宝马研发中心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企业相继落地。“产业园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的战略平台,探索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径。”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

   改革创新,激发新动力

  振兴银行筹建申请上报银监会,锦银金融租赁公司、盛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步入改革深水区,在难啃的金融财税体制领域,沈阳取得新的进展。

  2015年9月,沈阳正式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阳以此作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大抓手,制定全面创新改革意见,编制试验方案,抓好改革;“中德装备园”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装备制造业对德合作园区,70多个项目已经落地。

  优化市场环境。沈阳5批共取消和下放812项行政职权,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权责清单,行政职权精简了61.7%;行政审批职能全部进厅办理,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和平区成立全国首个县区级行政审批局,108个公章封存。今年前4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9万多户,同比增长超过20%。

  发力资本市场。三生制药、桃李面包等18家企业上市、挂牌。去年,新增贷款突破13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2.8%。

  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沈阳聚焦重大创新需求,强化科技计划支撑引领,部署了139个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其中,用于集中支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装备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分别占全部项目和资金总数的41%和70%。

   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前不久,北方重工集团生产的大型盾构机,发往巴西用于圣保罗地铁项目。“这是我们首次进军巴西市场。”董事长耿洪臣说。国内市场不好,沈阳装备积极走出去,2015年8月,北方重工与土耳其一家企业签订了36亿元人民币的总承包合同,3年内建设两条日产6700吨、年产达5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走出去”要有实力作保障。沈阳“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沈阳“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实施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千名企业家进行智能制造专题培训,100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智能改造升级。首批辉山乳业等20家企业已经全面启动智能升级项目。沈阳机床新产品I5系列智能机床,被业内称为会思考的机器,今年以来,订单已经超过1.5万台。

  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电影里的一幕——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成为现实。工程师输入指令,机器人各司其职:取货、搬运、装配、检测、成品入库……

  沈阳把战略新兴产业当作关乎未来的关键之招来抓。联合中科院沈阳分院,成立机器人产业联盟,设立20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振兴基金,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航空装备、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一季度,机器人、航空、IC装备等沈阳的新兴优势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25%和23%;航天三菱高效发动机同比产销增长40%多。

  沈阳制造的一大批新产品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东软医疗推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8层CT,首批128层CT出口国际市场,进军国际高端CT市场。国内首款锐翔电动轻型飞机批量生产,手握订单20多架……沈阳装备正昂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