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远大开发出智能滴灌新技术
6月以来,沈阳市康平县已经出现中度旱情,7月5日,记者在沈阳远大集团康平智能滴灌示范基地看到,1500亩玉米绿油油一片,一点未受旱情影响,无论整齐度还是长势,都是周边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最好的。
“使用这种智能滴灌技术种植的作物根系特别发达,水肥利用率高,比传统滴灌节水40%、节肥30%,并且能缩短植物的生长期,提高果实质量和口感,预计产量要比传统滴灌系统种植的块地翻1倍,特别适合干旱地区使用。 ”该示范基地负责人杨宝永兴奋地说。
为了解决我国科学治理沙化土地问题,改变传统种植和灌溉技术,2013年,沈阳远大集团以2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将以色列智能农业科技公司AA公司及其智能节水高科技农业技术产权、人才队伍整体收购,开展国产化改造,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节水农业科研技术——智能农业滴灌控制系统。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远程监控、远程操作,只要坐在炕头就可以远距离监测并控制作物的灌溉和水肥调节。从去年开始,沈阳远大集团陆续在康平、彰武、榆林、通辽等地兴建了5个示范基地。
记者走进康平示范基地,看到沿着庄稼根部埋设着一条条黑色滴管,每隔0.4米有一个滴孔,对应两棵植株。整个系统由电脑控制,通过对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指标的严格监测,精密计算作物生长所需水肥量,自动调控水肥供给。由于滴孔埋在地下,水肥直滴到作物根系,吸收率达95%以上,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这种新技术每亩耗水量仅为150吨左右,是大水漫灌的1/7、普通滴灌的一半。
此外,该技术还通过调控滴水量、滴肥种类、滴肥量、滴酸量来调整植物根部的吸氧能力,从而使植物长势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秸秆还田式耕种,能够有效遏制土地沙化,逐渐将沙地改造成良田。用杨宝永的话说:“我们给大地盖上了一床被子,通过智能控制改变农业产业的未来。 ”
杨宝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500亩为一个耕种单元,去除成本,年收益69.8万元,10年收益可达四五百万元。今年夏天,许多种粮大户来基地参观,康平县农业部门也大力推广这项技术,预计今后几年全县将推广到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