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 浑南区全力抢占东北教育制高点

22.05.2015  09:36

改革伊始,千难万难。大浑南建设之初,教育对象成分复杂,交织着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外籍人口、外来人口,需求极为多元化;这里拥有土地面积803平方公里,教育资源却非常紧缺;城乡发展的长期不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上下求索,千帆竞渡。2010年以来,为了配合大浑南开发,浑南区教育局启动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全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结构和布局一体化;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治理体系一体化;强化人才智库建设,师资系统建设一体化;优化教育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建设一体化;鼓励学校各具特色,多元差异发展一体化。以“五位一体”的雄壮气势,多方并进,全面崛起,成就“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并全力抢占东北教育制高点。

   布局一体化  成就气势磅礴的“教育大动脉”

  近年来,浑南区教育大版图在急剧变化着,四区合并的进程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教育融合,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使区域教育显现不均衡特征。

  非凡的挑战,要非凡之策破解。浑南作为辽宁省的智慧高地和文化教育高地,教育承载着发展大浑南支撑大沈阳的新使命。浑南区区委、区政府以超前思维和举措谋划教育事业的发展,累计投入达到15.25亿元,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年均增长1.01%和1.13%,切实保证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建造国内面积最大、服务人数最多的中小学生中央厨房,在国内率先探索出“政府监管、事业体制、企业经营”的中小学生食堂管理模式。形成了从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央厨房到学生食堂的全封闭式安全生产链条,建成全国中小学生食堂中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硬件标准最高、管理最为科学的“民生学生食堂”,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同样享受最安全、最健康美味的均衡营养餐。

  优先教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浑南区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去谋划全区教育大框架,有效构建起了“东西南北中”覆盖全区的教育“立交桥”:南部以浑南新城教育园区为主导,北部以浑南二校教育集群为引领,中部以浑南一校、实验学校为龙头,东部以沈抚新城教育园区、柏叶教育园区为依托,形成了东西贯穿、南北畅通的教育大动脉,进而改善了因地域及教育基础差异造成的硬件不均衡现象。

  完善幼儿园布局,扩增学前教育学位。全区2014年新增学位2350个,2015年继续扩增学位2100个。今年将完成建设浑南一小和浑南二小两所学校的3个新增小区配套幼儿园共4730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450个。探索“民办公助”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模式,截至2014年12月共下发学前奖补资金317.84万元,2015年拟下发学前奖补资金792万元。

  完善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城乡学校发展联盟。深化城市优质学校牵手农村学校共同发展机制,推动整体优质均衡。年底前,完成一小、二小、三小各与两所农村学校发展联盟组建;完成一中、实验学校各与两所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联盟组建。加大对白塔教育集团的支持,确保两年内在传统文化、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到全省知名。以城乡发展联盟组建、北师大沈阳附属学校、远见国际学校为引领,推进办学体系多元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治理一体化  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浑南区共有中小学校30所,既有代表了沈阳乃至全国最前沿教育水平的现代化学校,也有一些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面对校际间差异系数大、教育不均衡性突出、总体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浑南区教育系统探索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新格局,实现治理体系一体化,进而打造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2015年底前,完成现代学校制度组织机构建设工作,2016年,探索管办评分离的有效路径。按照政府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重点加强监管和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新格局。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依法依规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育教学、选人用人、考核评价、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教育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协调教育事业投入、建设,均衡办学条件,引进名优教师等方面。同时力争做到少检查、多调研;少指导、多支持;少开会、多帮助,学校则将主要精力放在校本培训、特色化办学、规范办学等方面。为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自主空间。

  改革学校评价制度。2015年,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完成市教育局下发的教育视导评估、教育督导评估指标,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资源一体化  为教育强区装备“超强大脑”

  智者善虑,巧者善布。作为辽宁省的“智慧高地”、“文化教育高地”,浑南区以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断汇聚科技、智力、文化及产业要素,充分利用区内高新企业、社会机构、高校集聚的优势,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教育竞争力。

  加大浑南区教育信息平台整合力度,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创新浑南区教育公共服务方式,以“互联网+”的手段推动优质课程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加强开发“微课程”资源,2015年6月前开展全区微课程评比,把500节微课程推给全区学校,推广各阶段全科数字化名师同步课程。逐步建立教师研修信息化平台,实现300节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习题资料等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年底前完成4万套中高考题库建设。今年年底前,将与鲁美动漫学院联手打造全媒体交互体验德智馆。

   师资一体化  求索人才智库的“浑南模式”

  浑南区作为辽宁省强势崛起的新型“文化教育高地”,却也面对着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办学手段相对单一等历史欠债。银瓶乍破水浆迸,浑南区教育利用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迅速突破了并形成师资系统建设的一体化。

  探索教师交流的有效机制,实现师资系统管理一体化。一是有效利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增强弱势地区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实现“向城”与“向农”的双向流动。二是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3500万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增强薄弱地区和学校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内在意愿。三是形成教师交流机制,实行部分学校教师交流“点对点互换”,促进城区优秀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

  突破的瓶颈难题,建立人才智库的浑南模式。一是外引工程筑人才高地。继续实施“三5双20”及“一特双优”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教育专家4人,优秀人才24人,招聘合同制教师497人,高校直招35人,年底前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新建51中学沈抚校区、浑南一中等全区重点培育学校招聘在编教师100名。二是内培计划育专业师资。4年来投入内配资金450万,建立“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服务平台。三是借智计划助专业提升。今年9月前,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其专业素质。

  建构大教育格局,让学生把世界当教材。充分利用区内高新企业、社会机构、高校集聚的优势,开展项目合作。把与省科技馆、沈阳体院、清华附中的合作深入推进。与清华附中合作,在浑南一中建立清华马约翰田径生源基地,积极与鲁美、沈音、沈师等高校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差异发展一体化  打造东北知名教育品牌

  “沈阳发展看浑南,浑南发展看教育。”浑南区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举全区之力营造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办好每所学校,把每所学校办成“中国好学校”。

  以优质项目带动常态教学增质提速,以特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深入拓展“一校一品、一品一特、一特一优”特色办学思路,在特色启动校、特色提升校、特色品牌校三个层面上促进全区学校特色的形成,争创东北领先地位。2015年底前,将打造浑南二中、浑南四校、浑南六校等特色提升校10所,浑南一中、浑南一校、浑南二校特色品牌校10所,完成4所足球学校创建,迅速提升浑南区域整体教育品牌。

  在3-5年内,把浑南一校的扬长教育、浑南二校的大爱教育、浑南三校的国学文化、浑南一中的楹联文化、61中学的足球、73中学的剪纸、深井子小学的武术、朝鲜族学校的舞蹈等浑南特色品牌打造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知名教育品牌。

  中流击水,仍须再进。在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弯道超越后,浑南区正在以强大的自信不断破解教育共同趋势中的难点问题,在东北新一轮振兴中铿锵前行再跨越。

  傅淞岩、王若若/文

 

  编辑: zfw09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