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半部《聊斋志异》蒲松龄手稿收藏于辽图

17.01.2018  11:40

   揭秘我省珍贵古籍宝贝——

  现存半部《聊斋志异》蒲松龄手稿收藏于辽图

  一半在旧书堆中发现 一半从哈尔滨追回

  被誉为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的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现存《抱朴子内篇》唯一宋刻本、晚清国学大师罗振玉先生珍贵藏书……

  这些珍贵的古籍,就保存在我省内各个图书馆及文博单位中,其中不乏海内孤本等。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唯一现存作者手稿的文学作品

  辽宁省内现存古籍文献数量大约在150万册左右,大多数收藏在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及文博单位等。

  其实,我省地处山海关外,清代以前一直是文化欠发达地区,社会上文化典籍流传不多。清代以后,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逐渐得到提高,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大的发展。古籍文献从关内大量流传到辽宁地区,到这一时期公私古籍收藏量才逐渐增多。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辽宁省图书馆所藏的半部《聊斋志异》手稿。

  据专家介绍,这部手稿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的清稿本。所谓手稿,即为蒲松龄本人所写,《聊斋志异》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现存作者手稿的文学作品。

  辽宁省图书馆现存《聊斋志异》8本,所谓清高本,是经过誊写之后整理出来的稿本,所以在古籍中可以看到页面字迹清秀流畅,并无修改涂抹,有用红色笔标注出的句读痕迹。

  另外,保存下来的《聊斋志异》在上世纪50年代经过修复,宣纸加衬,做成金镶玉装,使这部书由原来的四册改成现在的八册,保护了原始书页。

  那么,珍贵的《聊斋志异》是怎么来到辽宁省图书馆的呢?

   半部《聊斋志异》辗转流传到我省

  另外半部再无踪迹

  《聊斋志异》的写作大约在康熙前期,先是边写边讲给人听,然后再进行修改,到康熙中期定稿,历时40余年。但是,当时蒲家贫寒,无法刊行,所以只有抄本,而无印刷版本流传。

  因为一些原因,蒲松龄的后代子孙携带《聊斋志异》手稿定居东北沈阳,将手稿传至蒲英灏手上。

  蒲英灏当时供职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依克唐阿得知蒲英灏是蒲氏后代,藏有《聊斋志异》手稿,便向他借阅。蒲只好先借了半部给他,归还后再借出另一半。可此时依克唐阿进京参战,又病死在北京,他所借的半部手稿也从此石沉大海,再没了踪迹,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据介绍,剩下的半部手稿,也同样是经历曲折,才流传至今。

  蒲英灏去世后又将剩下的半部手稿传第五子蒲文珊。可是这半部手稿后来也丢失了。

  1947年冬,辽宁省西丰县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刘伯涛到元宝沟村检查工作,在农会旧书堆中发现一函两部褪了色的蓝布皮线装书。他翻开书页,《聊斋志异》四个字映入眼帘。后经蒲文珊辨认,这就是那丢失的蒲松龄手稿的一半。而另一半手稿,经追查被带到了哈尔滨,后来也终于被寄了回来。至此,这半部手稿终于重新完璧归赵。

  1950年,蒲文珊将这半部手稿交给国家,后转交东北图书馆及辽宁省图书馆收藏至今,经专家鉴定确为真迹,系海内孤本。

  稿本共两函四部,是八册原稿中的一、三、四、七册,除30篇系他人代抄外,均为蒲松龄手迹。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高巍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