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从“辽河时代”步入“海洋时代”

19.01.2015  11:38

从“辽河时代”步入“海洋时代”——华丽转身的盘锦实践样本

用“华丽转身”这个词来形容盘锦的转型之路,最为恰当。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为这个城市而立之年的“蝶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脚:

转型前的“七五”、“八五”期间,盘锦油气采掘业占全市经济比重高达70%以上,油气采掘、石油化工类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90%以上。

而2013年,盘锦非油气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近80%,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实现了大逆转。其中,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率先成为全省首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建市初期,石油采掘和石油炼制,让黑烟冒在盘锦。现在走精细化工,进来的是原油,出来的是日用品。”盘锦市市长高科对盘锦的今昔发展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

占尽人和地利,又逢天时。

几年来,盘锦紧紧抓住“沿海开放”和“东北振兴”的发展机遇,从过去的“一油独大”到今天的多产业支撑,阔步走上了一条科学谋划、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在新一轮振兴的起点上,盘锦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越发厚重、坚定。

从因油而兴到向下游寻求突破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辽宁北方新材料产业园的金田集团盘锦有限公司,火热的生产场面映入眼帘。公司行政部经理李莹介绍:“我们现在的生产形势非常好,两条生产线全部下单,每条生产线日生产在100吨左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准备马上上第三条生产线。

对于公司的原料采购人员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原料采购地点就在近在咫尺的辽宁华锦集团。

华锦集团每年能够生产100万吨聚烯烃和300多万吨其他石化产品。以前,这些产品大都卖到了南方。如今,盘锦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原来的“商品”现在变成了“原料”,这些原料经过精深加工,转身就变成了附加值很高的新兴产品,大大延长了石化行业的产业链条。

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盘锦调整产业结构、谋求转型突破的生动实践。

转型的成功,贵在“选择”二字上。

在选择接续替代产业上,盘锦没有扔掉“”,而是利用已有优势,延长资源性产业链。

我们转型成功靠的就是有‘油’头,”盘锦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转型办主任刘毅解释说,“盘锦本身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石化技术人才雄厚,所以转型还是要以‘油’为头,以石化为身,以精细化工为臂来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以油气资源为依托,在纵向上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行产品精深加工;在横向上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塑料深加工、化学品添加剂等高附加值石化深加工产品,建设炼化一体、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重大石化项目,实现从卖原料到卖高端产品的转变。

突破,从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入手。

盘锦石化产业集群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产业发展的高标准——水平瞄准世界级,规模锁定千亿级。

丰富的“”头,果然引来了“金凤凰”。

北方华锦集团、台湾长春石化、宝来石化、和运新材料等一批龙头企业纷至沓来,落户投产。

我们看中的就是盘锦的液化石油气资源。”谈及当初何以选择盘锦投资,盘锦和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姜森一语道破天机。

如今,和运集团尝到了甜头,他们以液化石油气为原料,成功探索出一条附加值很高的全新工艺,在国内首创解决了异丁烯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举成为国内主流供应商。

与和运集团一样,很多大企业都瞄准了“油气”二字,在产业链下游产品上狠下功夫。他们引进与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项目投产后,有的彻底改变目前我国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局面,有的则填补国内空白,大大拓展了市场新空间。

盘锦炼化”脱胎换骨,“盘锦创造”风头正劲。

目前,盘锦石化产业集群已集聚企业近百户,特别是以北方华锦集团、辽河石化、北方沥青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到2015年末销售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力争在我省90个重点产业集群中继续领跑。

下一步要以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28号文件提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接续替代产业。”在新一轮振兴机遇面前,盘锦期待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