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越冬候鸟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

03.12.2015  15:10

2015年11月末至12月初,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人员对保护区内越冬野生丹顶鹤进行跟踪调查。共监测到越冬野生丹顶鹤37只、灰鹤13只,并发现丹顶鹤繁殖巢穴4个。与2014年监测到越冬野生丹顶鹤32只,灰鹤8只相比,今年在盘锦市越冬的野生丹顶鹤、灰鹤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这进一步证实了盘锦市是野生丹顶鹤越冬的最北端,同时也是野生丹顶鹤繁育的最南端。

丹顶鹤、灰鹤均属大型候鸟,一般都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越冬。自2011年在我市发现4只越冬野生丹顶鹤以来,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这与我市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为湿地上栖息、繁殖的鸟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空间和环境有极大的关系。盘锦市湿地面积315000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7.4%,要保护湿地物种,最重要的就是保护湿地本身,近年来,全市湿地主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围绕湿地生态补水、湿地生态恢复、重要物种繁殖地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湿地生态恢复,重现湿地勃勃生机。自2010年成立盘锦市辽河保护区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退耕还河工作,截止2015年,共计完成退耕还河58029亩,大片耕地变成了湿地。同时又对芦苇沼泽湿地内的废弃道路、井场进行了生态恢复。通过一系列恢复手段,使得盘锦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增加,辽河两岸重现草长莺飞的勃勃生机。

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盘锦芦苇湿地面积约50%处于半缺水状态,周边20%的苇田已沦为荒地和盐碱地,完全丧失了湿地功能。几年来,湿地主管部门与地方苇场合作,对缺水湿地连年补水近亿立方米,使得湿地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修复,芦苇的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公顷产6.7吨增加到7.2吨;近66.7公顷的荒地和盐碱地长出植被。由于生态补水使湿地内水量充沛,鱼虾等食物丰富,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丹顶鹤数量由2010的280只增加到2015年的519只;东方白鹳由2010年的413只增加到2015年的1532只;另外,2013年还监测记录到白头鹤159只,这是建区以来统计到的最大白头鹤停歇种群;秋季迁徙在辽河河道六道沟沙洲统计到白鹤种群500余只;记录的雁、鸭等水鸟数量和种类也较往年有所增加。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进一步验证了生态补水的必要性。

启动物种繁殖地保护,打造湿地保护亮点。盘锦既是“鹤乡”也是“黑嘴鸥之乡”,丹顶鹤与黑嘴鸥是盘锦湿地的两大瑰宝,为了保护好这两种世界濒危物种,湿地主管部门利用湿地保护补助资金对其繁殖地分别进行了改造与修复。在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南小河黑嘴鸥繁殖地,每年有8000余只黑嘴鸥在此筑巢繁衍后代,占世界种群数量的80%左右。保护区通过实施植被恢复工程、边沟疏浚清淤工程、修建补水泵站和控水闸门工程对繁殖地进行了恢复改造,恢复后的繁殖地生态环境更加适宜,黑嘴鸥种群数量连年递增,2015年监测记录到黑嘴鸥数量为1万余只。保护区“五千七”小区是盘锦野生丹顶鹤的一个重要繁殖地,同时也是野生丹顶鹤主要越冬地。在不足466公顷的范围内有3对丹顶鹤在此繁殖,还有野鸭、鹭鸟等24种数以万只候鸟在此筑巢。为此,保护区利用湿地保护补助资金320万元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水系疏浚清淤、修建控水闸门和生态隔离沟、生态补水以及管护房建设。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野生丹顶鹤种群,保护区在“五千七”小区内建立丹顶鹤种群繁育基地,利用自身科研条件,进行丹顶鹤人工饲养、繁殖、驯化。目前已成功人工繁殖丹顶鹤22只,野化训练也取得一定经验,为下一步将丹顶鹤放飞自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盘锦湿地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又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们坚信“有了梧桐树,凤凰自然来”的道理,全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数量的逐年增加这是必然现象。目前,我市有1个国际重要湿地、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重要湿地、4个省级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