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综述:改革驱动为振兴创路
“十三五”开局一年间·振兴发展新进展
改革驱动为振兴发展开创新路
——我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去年12月起,在沈阳市沈河区,省内规模最大的24小时国地税联合自助办税服务厅正式启用。“免填单”、“一站式”、全天候开放,让前来办税的纳税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方便。
自助办税厅的建立,绝非一个孤例,它是一年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辽宁全面振兴的出路在改革、关键在改革,谋改革就是谋振兴。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落实“四个着力”的重大举措,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
2016年,是辽宁扎实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省上下高擎改革大旗,结合辽宁发展实际,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用改革清除阻碍发展的“堵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公共服务的“盲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16年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为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总目标: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
改革永无止境,改革驱动正在为辽宁的振兴发展开创出新的出路。
用活化解矛盾的“总钥匙”
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是辽宁振兴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着力”,第一条就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矛盾不能回避,矛盾也无需回避。省委、省政府保持定力,思路明晰:改革是解决发展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问题的“总钥匙”。用活这把“总钥匙”,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上下的不懈追求。
2016年2月19日,春节过后的首次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即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落实“四个着力”的重大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一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三个“必须坚定不移”为全年的改革发展定下了总的基调。
2016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继续承担起全省改革顶层设计的重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总工会改革方案》《共青团辽宁省委改革方案》……一项项涉及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改革举措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后密集出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我省将改革的聚焦点牢牢地盯在“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之上,紧紧抓住完善体制机制这一重点,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一年来,全省大力深化以“放管服”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等改革、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一个与市场完全对接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改革不是“空中楼阁”,改革的成果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拥有更多获得感。我省出台全国第一个控制秸秆焚烧的政府文件,严控大气污染;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11个市试行分级诊疗;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有效改善创新创业环境……
改革,不仅是一项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而是我们身边正在真实发生的新变化。
“放管服”中全面对接市场
锦州北镇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刚刚注册成立,仅用20天就落实了原计划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水、电、土地审批等相关手续。
“通过政府简政放权,不管是不是大项目,不用托人找关系,只要按部就班走流程肯定不耽误事儿。”公司董事长杨巨祥道出了当地企业家的心声。而眼下,锦州市的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经验正在全省推广。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央7号文件中对辽宁提出的重点任务,更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地带。在2016年,全省上下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持续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创新、优化政府服务,着力打造与市场完全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
2016年,省政府分三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356项,目前仅保留行政职权1722项,比2011年减少70%。同时制定《辽宁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使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全省14个市均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省直38个部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处。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重大项目试行并联审批,大幅缩短核准时限。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试行企业简易注销改革,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税127.8亿元。
放得下还要管得住、服务好。2016年,我省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让监管不再“任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编制《省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
在大连金普新区,国务院要求复制推广的上海自贸区35项改革试点经验已基本完成复制。市场主体显现出井喷之势,2016年前10个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前年之和。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企业最敏感的就是包括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在内的软环境的好与坏。大力优化软环境,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又有新突破口。
2016年年初,《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试行)》 打响了优化软环境的第一枪。4月,省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7月至12月,全省持续开展7批次软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共梳理出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五大方面、92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治。12月8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公布,以省级地方法规形式规范营商环境,这在东北还是首次。
用改革为一切创新开路、清障、除弊,辽宁正在汇聚起内生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企民资携手做大做强
2016年4月,省交投集团挂牌成立,此后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眼下,该集团正在着力融资创新,全面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多方筹措发展资本金。“这些在半年多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都成为现实。”省交投集团财务管理部部长王晓峰表示。
一子落而满盘活,国资国企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活力与取得的效益令人振奋不已。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这是全面振兴的难得资源,也是优势所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是辽宁贯彻落实“四个着力”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一道“必答题”。
2016年,以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等为代表的一批国资国企改革在全省上下积极有序推进。
从2016年4月起,省交投集团、省水资源集团、省城乡建设集团、省环保集团等7家国有企业集团相继组建,48户省直企事业单位完成了脱钩。在省本级的示范带动下,全省14个市组建了30多家国有企业集团。同时全省600多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消减事业编制2万余个,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加了市场主体数量。
为了摆脱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我省大力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交投集团、中天证券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作为市场的另一主体,民营企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引擎,也是扩大就业的蓄水池。“要壮大民营经济与做强国有经济两手抓、两并重。”这是省委、省政府的精准认知。
2016年12月23日,辽宁振兴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在沈阳筹建,成为目前东北地区第一家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释放出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2016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
在这一年里,我省分两批向社会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并选择10个重点PPP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等帮助设计合理的投融资方案,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沈阳市为了激活民间投资,细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聘请智库为企业把脉,设立专业化的产业投资资金,对“走出去”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政策的扶持使沈阳的民间投资显现出了积极的新变化。
民营经济这块短板,辽宁正在步步为营,一点点补齐。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辽宁这艘“振兴号”巨轮设定了新航程,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立,攻坚克难之势已起,有了“十三五”开局之年打下的坚实基础,2017年辽宁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方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