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详解“L”型走势:绝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近日,权威人士第三次在人民日报发声,对中国经济走势明确做出“L”型的判断。这使得“L”这个字母空前火爆,“脑洞大开”的网友甚至演绎出“L”型走势的四种写法,分别为:“逐级下台阶”式、“躺着的L”式、“断崖下跌”式以及“深不见底”式。从现实逻辑看,如果中国经济未来是“L”型的走势,确实存在着上述的四种可能性。
四种“L”型经济走势,中国走哪一条?
在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将走“L”路径的同时,权威人士强调,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
对于网友指出的“断崖下跌”的可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刘世锦直接予以了否定。刘世锦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触底以后会是“L”型走势,将长期处于“L”型的底部,可能出现若干个小的“W”型波动。
近几年,中国经济呈现逐步放缓的走势。2010年,中国经济最后一次达到两位数的高点,2011年回落到9%,2012年开始在7%平台上平稳运行,2015年三季度开始回落到7%以内,6年的时间经济增速回落了3-4个百分点。
刘世锦说,中国经济经过6年的回落以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未来可能是中速增长。现在已经比较接近于底部,由于中国经济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再怎么跌也跌不到哪儿去。“L”型的关键就在于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平台,“L”下边那一横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像理解的中国会出现“深不可测下跌”或者“断崖下跌”。
刘世锦强调,今明两年是触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进入一个新的速度平台,将可能维持五年到十年左右的增长期。不过经济触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这一段时期的波动很大,且时常反复,需要经过若干次震荡的验证才能明确底部的到来。
“‘逐级下台阶’式‘L型’的可能性也不大。”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底线还是在6.5%左右的水平。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L型”,单季度上即使有反弹或者回落,幅度也不会太大,总体是平稳的,波动只是短期的。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维持经济中短期“W”型,长期“L”型判断。任泽平此前表示,中国经济的“L”型有三种演变前景:平滑过渡,主动改革转型;深蹲起跳,先破后立;蹲下去起不来,破而不立。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数据稍有好转而掉以轻心,也不必因为一时的数据稍有回落而惊慌。宏观政策要稳住,既向市场发出可以预期的明确信号,又为经济稳中求进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L”型经济走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在于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刘世锦强调,事实已经证明,需求侧的政策,特别是刺激性政策已经不会起到太大作用,而且容易误导市场供需,对于刺激性政策要非常谨慎,重点是要推进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改革忌全面铺开,而是要重点明确,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目标,切实推动要素改革,特别是优先推动能够带来投资增量、同时提高效力的改革。
“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仍是供给侧,接下来要强化供给侧改革。”管清友称,目前国家有空间有条件做结构性改革,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不会再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权威人士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都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从具体操作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着力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经济“L”型走势,实际上是形成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倒逼压力。这一方面可保持稳定的必要的经济增速,使企业有起码的财力投入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又倒逼企业苦练“内功”。“因为调结构是痛苦的,如果企业在高增长中过得舒舒服服,就不会有调结构的动力;但如果企业被困难击垮,也就失去了调结构的主体。”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处置“僵尸企业”,通过适当“弃子”带来满盘新的生机,促进一些困难行业和企业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