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之都重塑发展环境
沈阳是我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壮大服务业能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且不说燃气轮机、盾构机这些上天入地的大家伙,神舟飞天、“蛟龙”潜海亦有沈阳造的身影。矢志装备中国的沈阳装备一直不负“国之重器”的美名。
纵使转型升级前路坎坷,沈阳装备制造“老字号”们,凭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摆脱下行压力,由制造向智造迈进。为国家建设扛大梁输送40万中高级人才,创造160个中国第一的装备之都——沈阳,近年来在优化产业环境、廓清政商环境、共塑人文环境的氛围中迸发出新动能。
优化产业环境
“以前企业改革每走一步都要层层报批,一拖就是半年,现在国资委给企业充分松绑授权,企业综合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沈阳一位国企负责人感慨道。
沈阳的装备业块头大,占工业比重约三分之二。负担重,普遍背负高杠杆的债务包袱和办社会的体制包袱。沈阳接连发力,冲破体制障碍的天花板,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因企施策,重点实施债转股、IPO、多元化“混改”等重大改革,并在国资管理方式、企业运营模式、化解历史包袱等方面力除沉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机床集团、沈鼓集团等一批国企开始轻装上阵。
5年来,沈阳抓住机遇,开展一系列减负松绑提质增效的改革举措,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沈阳市确定构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5大板块,打造12大千亿元产业链(集群)的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输变电、石化、重矿等重装备外,机器人、云制造、IC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同时发力,实现了多元要素联合驱动。“这些新兴企业技术含量高、富含创新基因,带动了整个老工业基地的基因转变。”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如是说。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拼体力、拼资源已成过去时,拼科技、拼智慧才代表未来”。沈阳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了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并以企业为主体铺开智能化工厂,全面实现i5智能机床产业化。沈阳还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特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重点规划人工智能未来城市形态,力争到2018年在全球引进200家至300家相关领域的创新型机构和企业,尽快在沈阳形成全球智能创新中心。
重塑政商环境
在东北,外界对营商环境最大的诟病莫过于政商关系“既不亲也不清”。沈阳市市长姜有为认为,行政效率慢、营商环境差以及办事靠关系的思维方式,根子上是没有契约精神和市场意识。沈阳再出发,需要法治化。
谁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举自身园区的例子,仅园区内的央企和北京企业就有60多家。赵久宏不认同唱衰东北之说,他认为人才和资本的流动实际是环境和体制的竞争,沈阳最新出台的《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可谓顺应市场的制度设计。
缩回干预之手,沈阳开重方下猛药,果断进行规范公权力的制度性建设实验。沈阳市委秘书长连茂君说,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就要敢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沈阳出台《坚持和弘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的实施意见》,围绕“放管服”改革,压缩审批时限,确保综合服务效能提升50%以上,首批1843项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正式公布。沈阳对群众反映强烈、企业投诉频繁的部门重点治理,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公开曝光严肃追责。多管齐下,干部回应民需“跑”起来了。
构建幸福沈阳
琴曲悠扬,散入秋风满沈城。国内首个钢琴音乐广场在美丽的沈阳浑河岸向市民开放,市民在河畔遛弯时即可聆听音乐之声。这5年来,沈阳投入民生保障的力度远超过往。
环境之变不在面子工程。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考察城乡接合部,探访背街小巷,面对面听取百姓建议带头抓落实。易炼红感慨道: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弘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之所盼即为政所系,振兴的全部目的在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幸福沈阳没有旁观者,“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主人”,真正实现了“社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皇姑区牡丹社区是个30多年的老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莉红介绍,“我爱小家也爱大家”的邻里观使居民自愿拆除违建,主动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现在,沈阳不少机关干部志愿走进社区,以空巢老人、弱势家庭、残疾人为重点,针对群众需求提供志愿服务。
“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外力,最根本的动力源是创新自救和舍我其谁的城市自信。”易炼红表示,沈阳必须要有“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的气魄胆识,在东北转型创新发展中当好“领跑者”。
转自2017年10月9日《经济日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