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的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作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痼疾,近期出现了高发、频发态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各市上报各类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及线索65件,涉案金额近18亿元,涉及人数近5000人。涉案金额及人数虽同比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非法集资从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领域逐渐拓展,投资理财等非法集资新形式,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冲击了社会经济秩序。一些参与者损失巨大,许多人血本无归。
如何加强对公众的风险防范教育,切实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有力打击非法集资这一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新年伊始,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贾巍接受了本报专访。
投资理财类非法集资案频发
贾巍告诉记者,辽宁历史上发生过多起重大非法集资案件,营口东华集团、内蒙古万里大造林等非法集资案给我省参与群众带来了财产损失,精神上更是受到严重创伤。残酷的事实使广大群众对这类非法集资有了一定的警惕性。
而当前,非法集资的形式、手段在不断翻新。非法集资从以往种植业、养殖业、商品销售、房地产等行业逐渐转向新兴领域——投资理财、非融资性担保、P2P网络借贷等,成为非法集资新的高发领域。
我省投资理财类涉嫌非法集资案在2014年年底集中爆发,短时间内“河南籍”注册的投资理财公司老板接连“失联跑路”。最近国内出现的“e租宝”“泛亚日金宝”等重大涉嫌非法集资事件,就是披着所谓金融创新的外衣,以创新为名,通过网络平台,虚拟融资项目,不惜血本制造密集强大的宣传攻势、制造公司实力雄厚的假象,诱惑公众参与。
有的非法集资人员在线下铺设门店,深入社区发放礼品,将集资对象瞄向识别能力弱、投机心理强、风险意识差的中老年群体。有的非法集资活动掺杂了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传销等犯罪行为;集中授课洗脑,许诺各种优惠条件,组织参观项目,让先参与人员得到甜头再 “现身说法”等方式,层层下套,诱导群众参与。虽然监管部门对金融从业人员有明令要求,但近期不断出现一些金融从业者违规利用业内人员的身份,组织参与非法活动的现象,应引起社会公众警觉。
贪婪心理助长非法集资
“万万没想到呀,击鼓传花,花到我这鼓停了! ”奔着超过10%的收益,参与非法集资的王大爷仅得到几千元的利息后 ,骗子卷款跑路,王大爷十几万本金瞬间蒸发。
贾巍分析,不正常的投资心态和贪婪的获利心理,正是助长非法集资活动滋长的重要因素。每个参与非法集资的人都相信,自己身后会有一个傻瓜在等着接棒。
一部分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识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抱着侥幸心理,宁愿相信天上能掉馅饼,也不愿意相信风险警示。他们怀揣发财的梦想,却一步步走向破产的深渊。
事实上,大多非法集资筹集的资金与宣传的正常经营活动规模明显不成比例。所筹资金根本没用于生产经营,非法集资组织者肆意挥霍、藏匿资产,搞假项目、假破产、假倒闭,欺骗社会公众,直到骗局无法持续,便一跑了之。很多民众抵挡不住高利诱惑,被骗得血本无归。
值得关注的是,多次、反复参与非法集资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这些人抱着“早投获利晚投赔,获利窃喜赔则闹”的动机和心理,恶意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有的更成为非法集资组织者的掮客,鼓动周边群众参与,助纣为虐;有的为了自己获利脱身,急于找到下家,甚至将手伸向亲戚朋友。一些案件中,存在大量的所谓销售经理、代理人。有的非法集资组织者甚至雇佣所谓职业经理人团队,开展非法集资。
全省半年排查万家企业
省委、省政府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处非工作的领导,逐渐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纵向推进,公安、宣传、维稳、工商与金融等行业管理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体系。经过近年来持续整治,有效遏制了非法集资高发势头。 2015年我省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比2014年减少138件,涉案金额为前一年的48%,涉案人数为前一年的20%。
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项风险排查活动,尤其以投资理财类公司为主要普查对象。
据了解,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我省共排查各类企业1.1万家,其中排查投资理财类企业2000家,河南籍(含伊川籍)企业651家,涉嫌非法集资问题企业240家,立案210家。在全省排查立案的210家中,沈阳公安机关对“河南籍”人员注册投资理财公司涉非案件立案达180起。
以重灾区的治理整顿为重点,我省对非法集资的各种专项治理活动持续推进——2015年5月,我省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6月至 8月,我省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9月至10月,我省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两个月共排查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643条;收缴违法宣传单5000余份;21家投资理财类公司责任人接受了约谈,对5家投资理财类公司下达了告诫书;直接取缔3家投资理财类公司。
百姓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从历史规律上看,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或经济紧缩周期,往往是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类活动的活跃时期。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一些民间高息借贷获利比较容易,使参与者愿意相信自己的投资风险不大,天上会掉馅饼。但在实体经济困难、企业经营困难的现实情况下,这类民间借贷违约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各类不规范民间融资十分活跃,有的行业、领域风险已经深度积累。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示,面对各种高利诱惑,老百姓一定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经济金融安全,关系社会大局稳定。由于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特别是社会公众金融知识、风险意识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经济金融领域各种矛盾交织,因而滋生非法集资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驱除。因此,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必须综合施策。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整体融资环境,规范民间投融资渠道,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高度共识,社会公众要理解和支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加强监测预警,在省内主流媒体阶段性发布新型案件预警,引导社会公众认清非法集资的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同时建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持防打结合,打早打小,及时有力打击和遏制非法集资。我省还将加大陈案处置力度。
捂好钱袋子,关键在自己。广大公众应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拒绝高利诱惑,珍惜一生血汗,理性选择理财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本报记者/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