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休眠的政府网站醒过来
我省751家各级政府和部门网站不是在休眠,就是在打盹。如何让这些政民沟通最直接、最高效的平台运转起来,请看调查情况——
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现在起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这意味着国家采取措施对 “僵尸”、“睡眠”的政府网站实施唤醒。
而此前,省政府已对我省751家包括市县政府网站、省市政府部门网站进行普查,查出一些网站存在“栏目没内容”、“内容不更新”、“信息不准确”、“意见不回应”等问题7000余条,并对其中的744家网站提出了整改要求。
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但长期以来,政府网站要么信息发布不及时、要么政民交流不畅通、要么公共服务不便利,在公众眼中形同一个个睡死的“僵尸”。
如何将它们重新唤醒,重建公众形象?
人手不足管理主体模糊令许多网站呼呼睡大觉
“睡去的政府网站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被大家抛弃。”参与本次普查的省政府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即便没有成为“僵尸”网站和“睡眠”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信息不适用、栏目设计不合理、错误链接也是它们普遍存在的硬伤。
一个月前,家住营口市的张女士想了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相关政策,她说,自己上政府部门网站查了,最新一条是2011年发布的,不知是否还行得通,她只好去主管部门办事大厅询问。
在调查中发现,张女士遇到的问题在我省大多数市县级政府及部门网站均存在。随机打开海城市政府网站,在其“政务公开”栏目下有33条信息,其中32条为2011年3月25日同一天发布;随机点击辽阳市公安局消防局官网主页,发现只有栏目没有一条信息。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市县网站只在“领导活动”一栏进行更新,其余栏目长期处于深度睡眠。能够履行“在线服务”功能的政府网站寥寥无几,仅“来信回复”一项,“您好,已把您的信息转给相关部门”的“神回复”就占80%以上。一些市县网站开通的“网上办理业务”栏目权限,仅限于公开办事流程和下载申请表格。
“睡眠网站、僵尸网站被网民们诟病,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殿忠曾对政府网站做过一次学术调研,他提出:“全国98.3%的地(市)、98.3%的县(区)开通了政府网站,但在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政民互动上与群众的期盼均相差甚远。 ”
“上世纪90年代网站刚普及时,很多地区为赶时髦、树形象,申请了‘政府官网’,但有的设在了办公部门,有的在发改局,有的在经信局,有的在宣传部,网站管理主体不明晰。 ”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建设管理方面,多数政府网站采用的模式是,网络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网站自身承担规划、使用、管理、栏目更新、内容发布和在线回应等方面工作。 “因重视不够,缺失专业人才、制度不落实,个别网站由机关办公人员兼职日常网络技术维护,部门业务与网站业务混搭,造成常年没有内容更新。 ”
造成网站运转不畅的直接原因是人手不足。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曾做过统计,省级政府网站保证运行畅通至少需要10至15人,市县级至少需要7人左右。而事实上,各级政府、部门投入网站的人员和编制基本都达不到该标准。
在公众眼中,即便信息化时代下商业网站在内容发布、互动参与上快捷、便利,但政府网站得天独厚的信息权威性、在线审批功能和政民互动特质是商业网站无法比拟的。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只有几个人,但要面对几千万群体的诉求和解读,这也使政府网站承担着巨大的发布信息压力和顾虑,哪些事件能回应?哪些信息能发布?哪些政策能解读?哪些内容能转载?很多网站采用‘宁可不说’来规避风险。 ”
在本次调查中,沈阳市沈河区政府网站是为数不多的7家合格网站之一,包括“视频访谈”、“热点分析”、“法律问答”、“在线咨询”、“民生微博”等栏目内容保鲜,尤其是“区长信箱”,定期都有回应。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沈河区信息中心主任王长剑介绍,区政府办公室统一牵头,由信息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两个部门十余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日常维护。 “线上平台每天有专人负责,区长信箱24小时轮岗值班。区政府还制定下发了信息报送、网站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要求本级政府各部门及时进行信息提供、政策解决、互动回应和舆情处置的线下工作,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同步推进,确保网站顺畅无阻。 ”
“信息技术及全新的媒介环境变化加快了政务媒体新时代的来临。集约化建设为政府网站,尤其是那些技术和人力不足的市县级政府网站,提供了冲破瓶颈的新思路。”某知名网站舆情分析师张爽说。
“从现在开始,我省各市县(区)政府网站、省政府各部门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已进行自查和整改。 ”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 辽政办发13号文件 明确围绕政府网站管理、建设、保障、传播能力、运行支撑等五大体系进行规范,使政府网站在内容建设管理上有章可循。 ”
“确权”是对睡去的网站进行唤醒的第一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年底前,政府网站的主管部门全部移交到办公厅(室),从源头解决‘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和管理机制。 ”
3月17日,再次进行网上跟踪,之前被“点名”的市县政府不合格网站已开始进行信息更新,原来显示“对不起,本栏目暂时没有数据”的栏目已陆续发布内容。“下一步,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将在信息保证队伍上加大投入力度,派驻本级政府部门、下级政府办公厅(室),负责网站信息收集、撰写、报送和联络等工作。 ”省政府信息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聘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可解决人力资源的缺失。同时,省政府办公厅还将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年度考核、督察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将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中,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
在技术支持上,省政府将用两年时间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府网站技术平台,从而保障信息管理、操作及安全系统等顺畅运行。“有条件的市可独自建设技术平台,条件不足的市县政府和部门可在省里统一平台上建设网站。 ”
“推送”民心网模式24小时接受民众诉求
上周,家住海城市滕鳌嘉景小区的张先生在民心网上留言:“对面工厂噪声扰民,严重影响生活。 ”看到留言后,民心网行业承办部迅速把张先生的留言转至鞍山海城市“网络回应人”工作站,责成相关部门督办。 “网络回应人”对督办情况进行回访,张先生给出了在线评价——可以。
民心网,每天能接到我省千余名民众在线发来的诉求。如何保证诉求的及时反馈?民心网诉求办理业务副经理李欢欢介绍说:“受理、分发、对接、督办、评价表面是在一个平台内完成,支持它的却是庞大的网络操作系统。简单地说,一方是民心网每天125人的‘办理人队伍’,一方是行使职责的政府部门的‘落实人队伍’,真正搭建起了政民互动的‘直通车’。 ”
“网络回应人”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专人值班留守,对群众诉求进行咨询答复、政策解读、关切回应。截至目前,我省各级政府部门依托民心网已初步形成14个市级分平台、10个省直重点部门分平台、100个县区工作站、4万多个基层站所的协同合作。
“民心网政民互动模式值得推广。”沈殿忠说,“政务公开的同时,政民互动为民之所需。 ”
大连民心网全天24小时倾听群众心声,从开始就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市民在网上反映问题后,大连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当日审核,分拨到相关单位办理,办理时限最高为10个工作日,群众还可以对办理情况进行打分。两年来,浏览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畅通民意渠道的有效平台。
省政府还积极依托QQ、微信、微博、报纸、商业网站等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政务公开。截至2014年11月22日,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托腾讯、新浪等网站开通政务微博达1.71万个,政务微信数量521个。
政府网站要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化时代下政府网站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服务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是发展趋势。”舆情分析师张爽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越来越多的人会渐渐成了“政务大V”们的粉丝,通过这些政务媒体了解政策动态、利民措施,与政府沟通交流,并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