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看中美:最好的合作是什么?

20.03.2017  12:11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正在北京进行其上任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在同城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中美两国如何推进各自经济发展和双边经贸合作,成为诺奖得主热议的话题。

 

   中国经济“体质”如何?

 

  当前中国经济似乎春意渐浓。2016年其GDP同比增速稳定在6.7%的中高水平;2017年前两个月,低迷多时的民间投资增速创下2016年3月以来新高,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高达20.6%。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称,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能保持近7%的增速是“非常了不起的”,过去也有一些国家取得了像中国这样的成绩,但其经济规模要比中国小得多。

 

  他表示,中国下一步应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增强经济创造力和活力。

 

  除了“自善其身”,中国“兼济天下”的作用也备受关注。此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这是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非常强有力的支持”,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中国此举“给了我们希望”,将有助于继续推进全球化,降低下一只“黑天鹅”出现的概率。

 

  特朗普的“药方”对症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实施大规模税制改革,将美国企业和产业拉回本土。他还认为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失业和低收入问题,声称要“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

 

  但在诺奖得主们看来,这些“药方”可能开错了。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直言,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将生产线放在海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工资过高,解决之道应当是推出新技术,运用机器人。在此情况下,让已经实现跨国生产经营的公司回归本土是“错误的”,这违背了自动化发展大势。

 

  至于是谁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创新比贸易造成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更大。“指责贸易其实是错误的。”

 

  哈佛大学教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也表示,自动化破坏了不少以前工资不错的工作,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对美国这个工业化国家来说,情况正是这样。

 

  最好的中美合作是什么?

 

  2月初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后,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蒂勒森来华前,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已先后和他会晤。

 

  中美关系世界瞩目。用迈克尔•斯宾塞的话说,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美中必须处理好双边关系,这对两国和世界都意义重大。

 

  至于如何推进两国经贸合作,费尔普斯的同事、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应寻找双方发展议程互相吻合之处。“最好的合作,是我们本来该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

 

  曾经和中国政府打过交道的美国官员也认可这一点。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称,美中都要“富有技巧地处理双边关系”。两国应扩大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并尽早建立对话机制。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