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跑道将有强制要求:严控有毒有害成分

17.11.2016  16:11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多项有毒有害成分,并将场地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定为强制性要求。

    标准委介绍,从2014年开始,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造成部分学生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

    近年来大量学校因升级改造,使用塑胶跑道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塑胶跑道的质量堪忧,一些不良商家采用有毒材料施工,给使用跑道的师生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业内人士提出,目前各地“毒跑道”事件频繁爆发,是由于关于跑道的多个节点造成的。一方面相关标准不够完善,而且并非强制标准,另一方面在施工中缺乏有效监督。征求意见稿主要从保证中小学生健康安全的角度实施强制要求。界定了有害物质都是基于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的生产和加工工艺,考虑到呼吸、摄入及皮肤接触等三种途径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而定。

    其中成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可溶性铅、镉、铬、汞等,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

    征求意见稿表示,上述限定的这些物质全部经过考证已确认为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为致癌、可干扰内分泌系统或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可增加鼠类肝、甲状腺、肾的腺瘤和癌的发病率,并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有害影响的物质,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有毒物质的一类化合物等,因此为了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加以限制。

    征求意见稿明确,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应为强制性要求。

    反应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对冲击力的减缓性能,是表征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重要指标,体现对运动的保护特性,拉伸强度。为试样的最大拉伸应力,代表合成材料面层的材料强度,反应耐用性。两项指标在多个国际标准中都为主要技术指标,也均体现防护作用。

    中小学生大多为未成年人,多动,易动,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了切实起到对中小学生的运动保护效果,防止运动损伤,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应为强制性要求。据《法制晚报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