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风电场环保验收用上无人机
近期,辽宁省环境工程评估审核中心承接了20余项风电场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为推进风电验收工作更好更快地完成,环境工程评估审核中心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到了风电验收中,由无人机航拍辅助验收人员现场勘察,不仅为验收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参考和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风电场验收耗时费力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时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当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规划风电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在《规划》的推动下,辽宁的沈阳、阜新、锦州、朝阳等地都开展风电场建设。大批风电项目的投入建设风电场的环保验收工作量也大幅提升。
辽宁新建风电场大都位于西部和北部,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占地面积大。验收要现场调查风电项目对周围的生态影响,内容包括调查风机点位,与环评报告对照,判断是否超出规划范围;调查风机和道路的占地情况;调查风机周围的生态恢复;环评报告中要求风机周围有500米~600米的防护距离,验收时要调查周围敏感点的分布并测量敏感点与邻近风机的距离。这些调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以锦州义县电场为例,这一风电场处于丘陵地区,占地面积达42平方公里,共有33个机位,分别位于不同的山丘之上。山沟中散落着村庄、企业、养殖场等不同类型的敏感点,验收中,验收人员在勘察现场时往返于风机和敏感点之间,由于山地阻隔,到达一处敏感点要绕行很远,有时甚至无法找到路线,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到了路上。如果忽视这些敏感点,项目验收以后,留下的环境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信访难题。
遥感应用提供
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用上无人机后,在验收调查中,无人机操作员只需要选定一块符合无人机起飞降落条件的空地,设定好飞行航拍的路径和拍摄点,由无人机操作人员在指挥车里监控飞机的状态,就能够获得航拍图片。
从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的生态情况以及风机、房屋、树木等情况。航拍的图像经过后期处理,制作成分辨率为0.1米的实景图像数据,每个风机和敏感点的具体信息都能详细地标注出来。从直观的彩色图片到具体的距离数据,可以明显反映出风电场建设现场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风电场的环保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验收工作人员在进行验收时,用遥感图与环评规划图进行对比,可以查出风机点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图中红线标明的600米的防护距离,可以直接查出防护距离内的敏感点,代替了原来使用GPS和测距仪现场测量,这样不仅节省了验收人员的调查时间,也利于有针对性地选取监测点开展后续调查。
“在以往的调查中,现场调查要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而且可能会有遗漏的敏感点,需要反复查看,每次看现场需要与企业协调时间安排,这也无形间增加了验收的时间。现在无人机遥感可以使这些工作在一到两天内完成,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调查时间。” 辽宁省环境工程评估审核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使环境验收负责人全面掌握了噪声光影防护距离内的居民分布和风电场生态恢复的情况,验收调查工作水平取得突破性提高。 肖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