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沈阳捐遗者每年增加两成
近四年,沈阳遗体捐献实现者每年都要增加两成左右,遗体登记者与2012年前每年不超过200人相比,也增加了约一倍。截止2016年2月底,沈阳已登记遗体捐献者4000余人,成功捐献400例,登记眼角膜捐献志愿者550人,实现捐献28例。
昨日,90岁的冷奶奶在家人的搀扶下,站在沈阳市捐献遗体实现者纪念碑前,盯着老伴的名字不愿离去。冷奶奶作为遗体、器官志愿捐献者家属的一员,来到墓园参加沈阳市红十字会为追思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举行的清明祭祀活动。
重获光明 她希望家人能捐角膜
“眼睛受伤失明让我真的很绝望,真的很感谢角膜捐献者,让我重见光明。”昨日,祭祀活动现场,47岁的班女士摘下眼镜,几次落泪。作为器官受捐者,她带着鲜花向遗体、器官捐献者们送去自己的敬意。
班女士家在朝阳北票,“今年3月我在家干农活,使用苞米机时,苞米叶子飞出将我的右眼刮伤,后来伤口越来越严重,啥都看不见了,根本没法干活,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班女士当时很绝望,幸运的是她通过器官捐献进行了角膜置换手术,重获光明。“以前对遗体、器官捐献都不了解,正是因为别人无私捐出眼角膜让我重获光明,重燃生活的希望。感谢捐献者也希望家人能捐献角膜,帮助更多的人。”
儿捐献遗体后 母亲成为志愿者
此次活动中,路大姐有着特殊的身份,她既是遗体捐献登记者,也是遗体捐献者的家属。2014年,她的儿子温东阳去世,捐献了自己遗体。从那时开始,路大姐成了红十字会的志愿者。
“我儿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发现患有先天性精神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必须靠药物维持生命,在他17岁的时候,他主动提出要捐献遗体。孩子告诉我在他生病的时候很多人帮助了他,他希望死后也能帮助别人。”路大姐说,听了儿子的话虽然很伤心,但是儿子的这个决定却让她很感动,“我也决定进行遗体捐献登记。”
近四年沈阳捐遗者每年增两成
沈阳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通过宣传,了解捐献遗体器官的人越来越多,像路大姐和她的儿子这样决定捐遗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同时,沈阳遗体捐献实现者和登记者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至2015年这四年,遗体捐献实现者每年都要增加两成左右,分别为36人、42人、57人、69人;遗体登记者与2012年以前的每年不超过200人相比,也增加了约一倍,在300到400人。在登记者中,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多。
每年30万人等移植仅1万人手术
该负责人介绍,截止2016年2月底,沈阳已登记遗体捐献者4000余人,成功捐献400例,登记眼角膜捐献志愿者550人,实现捐献28例。不过,从沈阳市的发展状况和人口来看,沈阳的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排在中等水平。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根据相关法规,我国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来源。这意味着遗体捐献对于延续生命有着更重大的作用。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对于遗体、器官捐献,人们虽然并不陌生,捐献的意愿可能也不低,但在实际上,目前器官的供体依然还存在缺口。
刘南南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